概要: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 例2、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例3、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例4、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例5、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6、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风已老,莺正年轻。(二)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典型的比如 (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1),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例3、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例4、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例5、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6、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风已老,莺正年轻。
(二)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典型的比如
(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
(4)定语的位置
a.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b.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同类的例子。
其他: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如毛泽东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三)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二、高考例题
1、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2、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 、黑龙江、四川、云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上一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3)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