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散文阅读» 正文

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散文阅读

[05-18 22:32:4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辅导   阅读:68241

概要: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去。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起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什么时候,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动。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它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是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1.文中反复说“回家是一种感觉”,“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又说“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结合全文分析:(1)反复说到的“那种感觉”

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散文阅读,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离去。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等着我们归去。

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起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

什么时候,对故乡的回忆里,夹杂了苦涩和痛楚,可是想起故乡时,我们还会有割舍不断的感动。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它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细腻而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

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是在梦里,风雨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

1.文中反复说“回家是一种感觉”,“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又说“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结合全文分析:

(1)反复说到的“那种感觉”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觉”,还为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2.第七段中说“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是通过哪几层内容来表现回家“越来越虚化成为一种感觉”的?试用简洁的文字分层概括,并说说这种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不像一般写乡情的文章那样去回忆故乡的生活场景,而是着重抒写了自己羁留异乡时,对故乡的一种刻骨铭心的复杂感情。

B.作者描绘了回家时所见的故乡景色,创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写出了对故乡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C.文章构思独特,虚实交融,反复抒写了对故乡矛盾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思,有回肠荡气之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D.文章结尾处,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们因追逐功利而迷失自己,变得冷漠的现象的讥讽,深化了主题。

E.本文语言优美典雅,含蓄蕴藉,化用古诗词贴切自然,富有抒情笔调的语句使文章韵味无穷。

典型错例反馈

题号

错误归因

金手指

参考答案

(一)1.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古人的浪漫情怀;并为“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作铺垫,同时,与上文的“遥远”和标题中的“天生”一词相照应。

要求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其作用,回答出一个角度且言之成理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若与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①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②浪漫的语文呼唤着浪漫的情怀,唯有具备一些浪漫的情怀,才可能真正地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只要围绕上述两个要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若与参考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观点集中合理,分析有理有据,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给满分。

4.C D(A王昌龄因浪漫引发了豪壮的情怀;B是为了阐释“语文从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这一观点;E未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

(二)1.(1)没有私仇,帮助需要帮助的弱者;拔刀相助,惩治恃强凌弱的歹人。

2.阮籍是小聪明,他本可以像嵇康一样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可它没有。嵇康是大智慧,他在生命面临危险的时候艺术地提升了生命的价值。(意思对即可)

3.都是超凡脱俗的、纯粹的生命意义的艺术提升,是生命的升华而不是结束。(意思对即可)

4.A,B

(三)1.[文意理解]

指(远离世俗欲望的)精神家园,或(超越狭隘“单位”的)崇高精神空间。

2.[文意理解]

可归纳回答:人欲横流,令人窒息;人心低俗,令人沉闷。

可摘录原文回答: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置身人群的时候,……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

3.[文意理解]

不能删。理由:前四个材料是中外伟大的思想家,李白和爱因斯坦分别是中外文学大师和科学巨匠,有了后两个例子,材料更典型更全面,文章的观点才更有说服力。如果回答“可删”并能陈述理由,也可酌情得分)

4.[分析鉴赏]

B.D (A项不是首尾呼应。C项,无“消极出世的伤感情绪”。E项,“语言朴素”错。)

(四)1.深爱自己的孩子,并不想打孩子。(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希望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有时又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意思相近即可)

2.①殴打是母亲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的最后的手段。②对于不懂事犯了错误的孩子,责罚可以让他永远记住自己的错误,而这种责罚别人是不能替代的。(意思相近即可)

3.略(应该包含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散文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