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4.C E(五)1.①这座小城毕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②小巷古建筑保存完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2.不得而知:不能够知道。表现了作者对旧城改造中把这一古巷变成“清一色的钢筋水泥火柴盒子”的担忧、无奈和不满。复制:与过去的生活(物质享受)一模一样。(或重复过去的物质生活)表现了作者对人类进步中只重视物质享受的进步的不满,呼吁重视精神和文化的进步。3.指的是:城市改造中,能把古典与新潮相融合,历史与人文有机的嬗递与链接。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享有精神和文化生活,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感受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作用:①概括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的呼吁或向往);②引用名言,简洁而又让人易产生联想;③含蓄而有韵味。(答对其中的两点即可)4.C、D(六)1. 读书使人心灵摆脱束缚,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产生美好的联想与想象。(此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这是一个含蕴丰富的句子,它是一个总结句,总结了这一段的内容。因此要联系本段内容来理解回答。意思对即可)2.可以排除愚昧,启发智慧,解除忧愁烦恼。(此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综合,应概括本段的内容要点,做
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散文阅读,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4.C E
(五)1.①这座小城毕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②小巷古建筑保存完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2.不得而知:不能够知道。表现了作者对旧城改造中把这一古巷变成“清一色的钢筋水泥火柴盒子”的担忧、无奈和不满。
复制:与过去的生活(物质享受)一模一样。(或重复过去的物质生活)表现了作者对人类进步中只重视物质享受的进步的不满,呼吁重视精神和文化的进步。
3.指的是:城市改造中,能把古典与新潮相融合,历史与人文有机的嬗递与链接。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享有精神和文化生活,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感受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
作用:①概括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的呼吁或向往);②引用名言,简洁而又让人易产生联想;③含蓄而有韵味。(答对其中的两点即可)
4.C、D
(六)1. 读书使人心灵摆脱束缚,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产生美好的联想与想象。(此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这是一个含蕴丰富的句子,它是一个总结句,总结了这一段的内容。因此要联系本段内容来理解回答。意思对即可)
2.可以排除愚昧,启发智慧,解除忧愁烦恼。
(此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综合,应概括本段的内容要点,做出回答)
3.(1)一个人独有的思想与情感
(2)读书使独有的思想与情感更加充实
(此题考查对重要句子及词语的理解,应联系第五段内容来回答,这是原文段的总结句,是对原文段意思的总结归纳)
4.B D
(七)1、将霍贝玛一辈子都在画阿姆斯特丹比作牧童放牧,将阿姆斯特丹的景色和物象比作一只只充满灵性的牛羊。霍贝玛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是“最伟大最出色”。
2、 指十七世纪荷兰社会对霍贝玛写实主义画风的否定和排斥。面对此,霍贝玛深感悲伤忧郁,但从不在作品中掺入一丝眼泪和叹息,虽有中断但从未放弃。
3、(1)“跟霍贝玛回家”是指通过欣赏霍贝玛的作品,了解他的精神追求,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所有通往灵魂家园的路都是相通的,在精神上追随霍贝玛,从而找到自己的灵魂家园。
(2)第二问为开放式问题。鼓励深邃的精神追求与精神归宿,不能是单纯的作家作品鉴赏。
4、B E(B“一定不会中断”属过度肯定。 E不是“以欣赏霍贝玛的作品为线索”。)
(八)1.作者的想像和现实形成反差。
2.(1)废墟是历史的化石。(2)废墟是文明的见证。(3)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
3.(1)运用对比手法,庆幸罗马废墟的保存,也为中国这一文明古国废墟的被毁而痛惜。(2)深化主题,引发人们对单纯追求现代辉煌而随意破坏废墟的思考。(3)引起下文,为下文议论罗马废墟保存的意义张本。
4.CE(A项“又有现实的震撼力”错;B项“情绪才逐渐愉悦起来”错;D项不合文章主旨。)
(九)1. (1) 高大挺拔,枝繁叶茂 (或:身躯高大,树冠繁茂) 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的从容淡泊的大度。
[解析]梧桐是这篇托物言志散文描写的形象,对其外形特征的描写集中在第2自然段;对梧桐内在精神特征的揭示集中在第7自然段,也就是作者对“梧桐的寂寞”所作的诠释。
2.相同:①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②都经历了“暴风”的吹打。不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却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
[解析]借物喻人,这“人”与“物”之间定有相似点,当然也有不同点。相同点①在“契合”一词之后,比较好找。相同点②见第3、4自然段,“暴风”一指自然界的现象,一指“史无前例的岁月”(指“文化大革命”)
3. “风暴”过后,新生命还会充满活力 表现前辈对后代的托举和祝福 应以正义必胜的信心去看待历史的生活
[解析]本题主要测试对形象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及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三小题表达的都是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意念。
4.CE [解析]A项错在“感到寂寞”,原文中说“梧桐的寂寞”“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B项“表现了母亲的细腻”是虚晃一枪,原文中没有这一层意思。D项“从容豁达”不是外祖父所具有的特征。
(十)1.⑴许多不同年龄的过客,曾在它的身边演绎一幕幕悲欢离合的生命故事。 ⑵等待着这些生命的故事能够在身边不息地上演,展现生命的意义。
【提示】⑴主要是对第③④⑤段内容的概括。⑵注意第③⑥段这些语句的含义:“等待一个人……在某一天某一个时辰来临,它渴望承载起这个人生命的重量。”“纵使时光老去,等待不老。”“守望不息”。
2.历史上的人物,就其个体的微观角度来说,他们是转瞬即逝的,但又在历史中留有声名;从历史宏观的角度来说,他们是渺小的,但同时又古往今来、生生不息、叱咤风云。
【提示】相关的语句在第⑦段:“那些在册页上留下生命痕迹的过客随流云远去,复有后来者,以此连绵不绝,又渺若尘沙。但生命不息,这一部史册在缄默中向未来的岁月敞开,……”
3.生命的极致:思想感情的共鸣(或:思想在交流中产生了新的思想);内心畅快地迸发;人生的睿智的获得;理想的实现
22.AD
【提示】B项:“对人生和历史的审视”并不是为了吟诵铁椅“守望不息的生命精神”,而是为了引发后文所说的对生命极致的追求;文章的主旨在于对生命极致的追求。C项:这句话的含义有二:其一是就摄影作品的欣赏而言,指的是欣赏过程的终了;其二是就时间而言,我在思索中过去了一段时间而成为“过客”。“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说的是有关铁椅的思索使我的心灵受到启发,并不与之构成“互为补充”的关系。E项:“不应永远‘泊在时间的岸边’在怀想中沉湎过去”有误。根据原文,椅子像“在怀想中沉湎的孤舟”,“泊在时间的岸边”,并不是在怀想中沉湎过去。
(十一)1.野性是力的象征,是最纯真、最朴素的美,是一种敢于拼搏和不屈不挠的性格。
2.①“美”表现在浑厚、丰满、斑斓三方面。
②“美”的内涵:这千姿百态的树都富于原始的健美(或“野性的林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每一棵都闪烁着生命的光华、茁壮的异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上一篇:2017第二轮专题突破训练: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