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全国卷Ⅰ:总结材料,续写话题全国卷近几年在语用题的命制上注重多个考点的综合考查,如2006年把下定义与压缩语句联合、2007年把语言的得体与词语修改联合等,今年全国卷也在这个方面有所创新,把续写和概括联合考查。19.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我们不能选择 ,但我们能够选择 。试题考查了两个能力:一是续写,要求对材料进行细致地分析,补充两个语句;一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使续写内容与材料形成一个整体,表达统一的主题。解答这类题,可以先分析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的第一句主要表达的意思是灾难是不为人类的意志转移的,换句话说就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是没有办法不让它发生的;第二句的意思是 人类在这类灾难的态度、做法,是积极应对。这样我们可以把材料概括成两句话:第一句,灾难不可避免;第二句,人类以积极的态度应对
2017年高考语用题创新题型解析,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全国卷Ⅰ:总结材料,续写话题
全国卷近几年在语用题的命制上注重多个考点的综合考查,如2006年把下定义与压缩语句联合、2007年把语言的得体与词语修改联合等,今年全国卷也在这个方面有所创新,把续写和概括联合考查。
19.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 ,但我们能够选择 。
试题考查了两个能力:一是续写,要求对材料进行细致地分析,补充两个语句;一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使续写内容与材料形成一个整体,表达统一的主题。
解答这类题,可以先分析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的第一句主要表达的意思是灾难是不为人类的意志转移的,换句话说就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是没有办法不让它发生的;第二句的意思是 人类在这类灾难的态度、做法,是积极应对。这样我们可以把材料概括成两句话:第一句,灾难不可避免;第二句,人类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灾难。
根据分析,按照题干给出的语境,把对材料分析、概括的内容填入空格即可。第一句的语境是“我们不能选择”,续写的内容应该是“灾难的发生”“要不要灾难”“灾难的出现”等;第二句的语境是“但我们能够选择”,续写的内容是“对待灾难的态度”“积极应对的态度”“毫不退缩的坚强”等。
参考答案:①要不要灾难②对待灾难的态度
北京卷:压缩语段,拟写展板
标语、口号、展板等语言的设计,是现实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北京卷把展板内容与奥运会联系起来,体现了以热点的涉及和语言的考查。
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学校拟制作“奥运史话系列展板”。请依据下面资料写一段话,并拟一人恰当的标题,作为其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第23届奥运会这块展板的文字说明。
第23届奥运会于1984年7月28日—8月12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7月28日首枚金牌诞生——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决赛中以566环的成绩获得冠军,成为中国首位奥运会金牌得主。140个国家和地区派团参加本届比赛。参加的单位、运动员人数和比赛单项数目,均超过以往各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共有255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大项的比赛。本届奥运会破11项世界记录。获得金牌10枚以上的国家,依次是美国(83枚)、罗马尼亚(20枚)、联邦德国(17枚)、中国(15枚)、意大利(14枚)、加拿大(10枚)、日本(10枚)。就参加夏季奥运会而言,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1952年派团参加过芬兰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未获得金牌。
[要求]根据需要提取信息,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字。
本题考查的是压缩语段的能力,题型新在要求制作展板。所谓“展板”就是为展览制作的板块,内容一般包括图片、文字等。试题要求把材料压缩为不超过80字的文字,并拟写一个标题。
解答题目时可以先分析材料的内容,理解材料的重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主要信息。
文段主要表述了第23届奥运会的情况,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
拟写题目要概括材料的表达的重点,从材料体现的意义看,语段表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许海峰实现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一是我国在这次奥运会上金牌总数排名第四位。再从题干看,展板制作的主题是“奥运史话”,这样可以确定展板的标题是“金牌零的突破”。
做这道题时容易失误的地方是字数的计算,要注意标题也在80个字以内。
参考答案:金牌零的突破
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办,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奥运会金牌,中国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中国在这次奥运会上获得15枚金牌,总数排名第四。
天津卷:使用意象,表达感悟
扩写的考查角度很多,但2008年天津卷却独树一帜,要求用“溪”“海”“潭”为意象,写一段话,把扩写与意象的描写、个人的感悟、修辞综合考查。
以“溪”“海”“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解答这类扩写题,首先应明白题干的要求;使用“溪”“海”“潭”三个意象,表达自己的感悟,使用一种以上的修辞,不超过60字,然后分析要求体现的意义,如“意象”,是指使用的事物、景物等具有作者的某种情感、态度;“感悟”就这个题目看,是地在种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扩写时要注意三种事物的特点:“溪”,流量小、清澈;“海”,阔大、包容;“潭”,不流动,安静。三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有水,只是水的多少、动静不同。
拟写语段时,可以先描写三者的外在表现、体现的意义,然后表达自己对三种事物的认识。行文中要注意表达完整,感悟准确,使用修辞,有文采性等。
参考答案:小溪潺湲于青山绿树中,低吟着一首奋进的歌,抵挡了深潭安逸生活的诱惑,朝着东方,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
江苏卷:筛选信息,分析材料
对具体内容的概括,然后根据材料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7题。
留存至今的古镇,是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古镇大多有独特的建筑风貌、街巷格局和有关的民间传说。古镇保留了旧时代的生活痕迹,徜徉在古镇老街,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古镇延续着的城乡商品交流,构成了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一环。古镇往往是中国文化主要的传承所在,也是文人荟萃之地。古代著名书院和藏书楼大都位于宁静又不失文化氛围的集镇,许多著名学者文人也都生长在古镇的小巷中,名人故里成了世人瞻仰的胜地。中国民俗文化保留最多、展示最集中之地,也是介于城乡之间的集镇。古镇上逢年过节的祭祀、庙会和迎神赛灯的游行,婚丧喜事的筵宴,都反映了民俗传统的绵延赓续。随着人口增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一些古镇在改造中填河扩路,建设现代化住宅小区;有的为了大造商业街,扩建名人故居,而把居民搬迁一空;有的过度开发旅游,甚至建起了大型游乐场。这就造成一些古镇特有的情韵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