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实词释义的设误角度与应对策略» 正文

文言实词释义的设误角度与应对策略

[03-25 05:48:1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文言文复习   阅读:68689

概要:D. 察其党与察:仔细看A项分析句子结构,“能”这一能愿动词之后应接动词共同作谓语,而形容词“正”就只能活用为使动,可解释为“使……进入正道”。应特别注意的是,对活用词语的解释应该立足于其基本义,不能完全抛弃基本义另起炉灶。【应对策略】语法分析。对原句进行语法分析,确定其中某词的活用情况,再根据其基本义斟酌对其进行准确解释。设误角度五:细微差别考生对与现代汉语“迥异”的词义很容易辨别,但对那些与现代汉语“微殊”的词义却往往忽略了,而文言实词的考查往往也在准确性方面有所侧重。如:【例7】(2007年高考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质:询问B. 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善:友好C.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玩味D. 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录:记载此题所考查的四个词语都不偏不生,在懂得基本意义的基础上,只要回归原句,依据文意就可判断。不正确的是D项,“录”意为“抄录”,不是“记载”。在原句中“录”带了宾语“向之洒点烦多者”,是指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郭生“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他怀疑狐狸

文言实词释义的设误角度与应对策略,标签:文言文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D. 察其党与   察:仔细看
  A项分析句子结构,“能”这一能愿动词之后应接动词共同作谓语,而形容词“正”就只能活用为使动,可解释为“使……进入正道”。应特别注意的是,对活用词语的解释应该立足于其基本义,不能完全抛弃基本义另起炉灶。
  【应对策略】语法分析。对原句进行语法分析,确定其中某词的活用情况,再根据其基本义斟酌对其进行准确解释。
  设误角度五:细微差别
  考生对与现代汉语“迥异”的词义很容易辨别,但对那些与现代汉语“微殊”的词义却往往忽略了,而文言实词的考查往往也在准确性方面有所侧重。如:
  【例7】(2007年高考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质:询问
  B. 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善:友好
  C.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玩味
  D. 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录:记载
  此题所考查的四个词语都不偏不生,在懂得基本意义的基础上,只要回归原句,依据文意就可判断。不正确的是D项,“录”意为“抄录”,不是“记载”。在原句中“录”带了宾语“向之洒点烦多者”,是指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郭生“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他怀疑狐狸,所以想考验狐狸先前是否是胡乱地涂抹,于是抄录了被狐狸肯定的文章来试。所以解释为“记载”上下文就不贯通了。如果对明代张溥的书斋名“七录斋”熟悉的话,很容易理解“录”的意思就是“抄录”。
  【应对策略】温故知新。古汉语中许多词语的含义之间差别很细微,如果不仔细辨别很难发现错误,这就需要在原文语境中推断,将语意的细微差别之处反复比较,同时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加以佐证、甄别。如果加点词语的义项少见于课本,答题时更应将义项置于句中解释,还应紧密联系例句的上下文,并结合积累的词语,推断词义的正误。还有如上海卷、江苏卷要求写出词义的题型,更应该用这些方法准确释义,不能忽视词义的细微差别。
  当然,立足于文本才是理解文意词义的基础。丰富的积累才是解答好文言文阅读题的根本和重中之重,我们应该通过理解记忆教材中出现的重要实词的意义,牢固掌握新课标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特别关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偏义复词等几种语言现象。对常见易误的词义应重点记忆,对次常用意义应勤翻字典整理记忆,对陌生词语学会通过字形、语境、联想、成语、语法等途径加以推断。  

  积累扩展
  【常用实词推断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根据该字的形旁推断大致词义)
  1.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飨:用酒食款待人,犒劳
  2.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其有七千有余(《登泰山记》) 磴:石阶
  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锲:雕刻,凿穿
  4.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滕王阁序》) 津:渡口
  5. 又不可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病梅馆记》) 斫:砍
  6.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适:到……去
  二、语境推断法(立足于上下文语言环境,灵活贯通,推断词义)
  1. 发
  ①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五人墓碑记》) 发:拿出
  ②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 发:头发
  ③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发:抒发
  ④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廉颇蔺相如传》) 发:送
  2. 亡
  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 亡:逃亡的人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亡:丢失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亡:使……灭亡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亡:逃亡
  三、课文迁移法(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想比较推断)
  1. A. 进之布指算,不爽(2007年高考江苏卷)爽:差错
  B.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促织》) 爽:差错
  2. A. 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2007年高考江苏卷)刑:宰杀
  B.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刑:杀
  3. A. 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2007年高考江苏卷)伺:等候
  B. 伺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伺:等候
  C.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童区寄传》) 伺:窥探
  4. A. 道济趋下阶(2007年高考江苏卷)趋:快走
  B.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滕王阁序》) 趋:快走
  四、 成语印证法(现代汉语成语大多沿用文言词义,可根据成语词义的积累推断)
  1. 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 挠:屈服 ——不屈不挠
  2. 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 谨:慎重小心 ——谨小慎微
  3.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滕王阁序》) 披:分开 ——披荆斩棘
  4.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拔:超出,超过 ——出类拔萃
  五、 对句推断法(文言文中常用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和互文等,可根据对应关系互为解释的现象加以推断)
  1.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 固、地:险固的地方
  2.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用、以:被任用
  3.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灭、族:灭亡
  4.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过秦论》) 絜:比较,衡量
  六、 语法分析法(对词语进行语法分析,根据活用现象推断词义)
  A.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用眼示意
  B.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小、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C.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病梅馆记》) 病:得病
  D.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促织》) 高:抬高


上一页  [1] [2] 


Tag: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文言文复习
》《文言实词释义的设误角度与应对策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