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运用导学案: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正文

语言文字运用导学案: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02-27 18:15: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68676

概要:课题: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一)语言文字运用导学学案 主备:李文增 复备:高二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2、能够利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解读文言实词。一、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例谈(一)、语境分析法根据实词在文中的特定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1、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 (1)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玩味 (2007广东卷) (2)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录:记载 (2007广东卷) (3)(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B “将兵”:将领和士兵 (2002全国题)2、利用对称结构推断法 古人喜欢讲究对称美,古诗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非常多。这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词组)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对或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已知词语的词义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同时常采用互文的修辞形式,我们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属对仗,“忠”与“贤”相

语言文字运用导学案: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标签:语言文字应用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课题: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一)

语言文字运用导学学案    主备:李文增   复备:高二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

2、能够利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解读文言实词。

一、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例谈

(一)、语境分析法

根据实词在文中的特定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1、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

   (1)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玩味     (2007广东卷)

   (2)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录:记载    (2007广东卷)

   (3)(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B  “将兵”:将领和士兵  (2002全国题)

2、利用对称结构推断法

    古人喜欢讲究对称美,古诗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非常多。这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词组)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对或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已知词语的词义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同时常采用互文的修辞形式,我们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属对仗,“忠”与“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应为同义,所以“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

(2)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  行旅:旅行,游览 (04山东、河北)

“行旅”解释为“旅行、游览”是否正确?

(3)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05北京卷)

(4)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3、紧扣人物进行分析推断

(1)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理解为“以……为王”还是“让……为王”?

(2)谭谢不纳,母大困(06年广东卷)谢:道歉

     “谢”理解为“道歉”是否正确?

谢:拒绝。人物比较,谭敬先是允恭的朋友,不接纳允恭的母亲,而杜环只是允恭的朋友的儿子,却收留,可见其善良厚道。

(二)、课文迁移法

    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善:友好(07年广东卷)

“善”理解为“友好”是否正确?

再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07年山东卷)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

B.(阮)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     减:不如,比不上

D.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1年11题)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三)、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成分是基本固定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也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例1“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2000年)这个选项中,“樵”解释为“打柴”对吗?

【推断】“樵”前面有动词“取”,可见“樵”是它的宾语,名词。词义应该是“木柴”。“打柴”显然不当。

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 城:构筑城墙             

(07年海南、宁夏卷)这个选项中,“城”解释为“构筑城墙”对不对?

【推断】“城”后面是名词“州”, “城”处在谓语的位置,名词作动词用。词义“筑城墙”显然是正确的。

例2:怎样理解下列句中的三个“意”呢?

 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②视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例3:2001年全国题第14题。

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

   ——燕国派乐毅攻破齐国,使齐国的城邑全都投降

B.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只怕他率领军队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

C.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燕军把坟墓全都挖开,烧化死人

D.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

   ——在牛尾上浇油、捆上芦苇,并点燃它的末端

(四)、字形推断法

        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词义。

解释下列句中“籴”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004全国I)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句: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将奈何?     《荆轲刺秦王》

[1] [2]  下一页


Tag: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文字应用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文字运用导学案: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