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文言文复习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 正文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

[02-27 21:36:0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文言文复习   阅读:68440

概要:②主张、学说、思想、道德、道义。如: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思想、道德。)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道义、王道、正确的政治措施。)③方法(策略)。如: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齐人有一妻一妾》)(2)用作动词①赶路。如: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赤壁之战》)②取道、经过。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③说、讲、谈论。如: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骄•赤壁怀古》)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无道:没有谈论过。)20.得本义是获得、得到。(1)动词①找到,抓到。如:逐而得之。(《促织》)②能够,可以,应该。如:A.予自度不得脱。(《〈指南录〉后序》,能够。)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应该。)(2)名词。意为“收获”。如:冀有万一之得。(《促织》)(3)形容词①对、正确、适合,如成语“相得益彰”,又如:此言得之。(《六国论》)②得意。如成语“洋洋自得”。附虚词用法:语气助词,起凑足音节作用,无义。如: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21.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标签:文言文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②主张、学说、思想、道德、道义。如:

  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思想、道德。)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道义、王道、正确的政治措施。)

  ③方法(策略)。如: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齐人有一妻一妾》)

  (2)用作动词

  ①赶路。如: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赤壁之战》)

  ②取道、经过。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③说、讲、谈论。如:

  A.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骄•赤壁怀古》)

  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无道:没有谈论过。)

  20.得本义是获得、得到。

  (1)动词

  ①找到,抓到。如:逐而得之。(《促织》)

  ②能够,可以,应该。如:

  A.予自度不得脱。(《〈指南录〉后序》,能够。)

  B.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应该。)

  (2)名词。意为“收获”。如:冀有万一之得。(《促织》)

  (3)形容词

  ①对、正确、适合,如成语“相得益彰”,又如:此言得之。(《六国论》)

  ②得意。如成语“洋洋自得”。

  附虚词用法:

  语气助词,起凑足音节作用,无义。如: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

  21.度本义是量长短的标准。

  (1)读dù。www.88haoxue.com(www.88haoxue.com)

  ①用作名词,意为“限度”,如成语“荒淫无度”“挥霍无度”。

  ②用作动词,意为“考虑”和“度过”“越过”。如:

  A.置之度外(成语,意为“考虑”。)

  B.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越过。)

  ③用作量词,表次数。

  (2)读dúo,动词。

  ①量长短。如: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度”与“絜”互训。)

  ②推测,估计。如: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22.非本义是违背事理。

  (1)动词

  ①不是,没,没有。如:非仲尼、墨翟之贤。(《过秦论》)

  ②非难,反对,指责。如成语“无可非议”、“无可厚非”。

  (2)形容词,意为“错误”“不对”。如成语“是非分明”。

  23.复本义是返回。

  (1)动词

  ①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②恢复。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2)形容词,意为“繁复”“重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3)通“覆”,动词。

  ①遮盖,掩蔽。如: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

  ②翻过来。如:樊哙复其盾于地。(《鸿门宴》)

  附虚词用法:

  副词,表动作行为的重复或持续,可译为“又”“再”“更”“还”“重新”等。如:能复饮乎?(《鸿门宴》)

  24.负本义是依仗、靠着,动词。如成语“负隅顽抗”。又如: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多个动词引申义:

  (1)承担。如成语“忍辱负重”。又如:宁许以负其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背(着)。如成语“负荆请罪”。又如:悉使羸兵负草填之。(《赤壁之战》)

  (3)背弃,违背。如成语“忘恩负义”。如: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

  (4)与“胜”相对,意为“失败”,此义与现代汉语同。如;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过秦论》)

  25.盖本义是用芦苇或茅草编织成的覆盖物。用作动词:

  ①遮盖,掩盖。如成语“欲盖弥彰”。

  ②胜过,超过。如:英才盖世。(《过秦论》)

  附虚词用法:

  (1)副词。用在句首,表下边的话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大概”“推想”的意思。如: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2)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的意思。可译为“(大概是)因为”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26.故本义是原因、缘故。

  (1)名词

  ①原因,缘故。如:何故而至此?(《屈原列传》,“何故”即“什么原因”)

  ②朋友,交情。如成语“非亲非故”,又如:

  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B.故人具鸡黍。(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即“朋友”。)

  (2)形容词。与“新”相对,意为“旧”。如:

  A.而从六国灭亡之故事。(《六国论》,“故事”即“旧例”。)

  B.故国神游……(《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即“旧地”。)

  C.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这里活用为名词,意为“旧的知识”。)

  附虚词用法:

  (1)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有时用复音词“是故”“以故”来表达。如:

  A.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2)副词。有三种情况,一是表原先就是那样,可译为“本来”“原来”“从前”。二是表情况和原先一样,可译为“仍旧”“仍然”。三是表有意这样去做,用在动词的前面,可译为“故意”“特意”“特地”等意思。如:

  A.此物故非西产。(《促织》,本来,原来。)

  B.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之战》,仍旧。)

  C.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仍旧。)

  D.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27.顾本义是环视。用作动词:

  (1)回头看。如成语“瞻前顾后”。又如: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回来,与“返”同义。如:顾反,谏怀王。(《屈原列传》)

  (3)看,望见。如:顾野有麦场。(《狼》)

  (4)探望,拜访。如成语“三顾茅庐”

  (5)照顾,顾念,顾虑,关心。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Tag: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文言文复习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