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春节前,她会让家中窗明几净,让整缸的馒头飘香。因为她心中有一念:「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我要听父母的话,做让父母欣慰的事。」虽然身有疾患,但她能像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一样爱父母,侍奉家人,她活得好心安。爸爸又何尝不心疼女儿呢?爸爸鼓励她到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去找寻,去汲取令她生命不竭的力量。从此她便开始读诵圣贤的教诲。直到有一天,当她听了《弟子规》的讲解,内心感到无比的亲切和契合。她说回想年幼时,爸妈就是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的教育,带大了她。虽然父母所用的言词不同,但理是完全相通的。就是这样的家教,使她的人生越过越平坦。出嫁了,她为丈夫端出的是可口的饭菜,准备的是搭配好的衣裤,收拾出的是一个清新温暖的家。虽然她是一个连两层楼都不能连续爬上的人,一切的家务事都干得如此出色且欢欢喜喜。因为她的心中有父母的教诲,乐于为他人付出的品格早已成为她的特质。当丈夫烦恼焦虑时,她会送去宽慰的话;当丈夫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时,她会用学过的圣人的智慧帮助他……虽然她是一个病情严重的人,但她给丈夫的是一个健康人都
弟子规学习心得集,标签:心得体会怎么写,心得体会范文,http://www.88haoxue.com编后语: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例,它用事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幸福需要传统家教的回归,孩子的未来需要传统家教的扎根。
上行下效的家教
我向大家漫谈孝道感悟后,黄老师让我把这些孝行的故事写出来。只要对大家有帮助,我愿意尽力。
现在重新审视我们家几代人对自己长辈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在常理之中的事情,我才发现孝道在我们家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因为我们从小就在孝道的氛围中长大,认为对长辈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可以说孝道在我们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在行动上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平常。由于事例太多,我简直无从下笔,举几个小例子吧!
记得八十年代,我刚刚分上两室一厅的住房,高兴得不知道怎样布置才好。当时慈母已患老年痴呆症初期,在选择客厅挂钟的位置时,母亲选择了一个既不在墙面的中间、又不在边上的位置,非常不协调。我二话没说,毫不犹豫地马上钉上钉子把钟挂上。结果母亲又说歪了。我又重新拿掉,并让母亲用她的拐棍给我指着,又重新钉了一个钉子再次挂上。当母亲说:「好,可以了。」我才从凳子上下来,站在远处看了看位置十分奇怪的挂钟,然后面带灿烂的笑容说:「妈妈,您选择的位置真好,正合适。」慈母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我高兴极了。因为慈母脸上的笑容,就是绽放在我心中的幸福之花。
后来,几乎第一次到我们新家来访的亲朋好友,一进门无不异口同声地问:「怎么把钟挂在这里?」更有一个朋友曾诙谐地问:「能把钟挂在这里的寓意告诉我吗?」我笑答:「母命难违。」没想到我轻松而自然的回答,使他们均为我的孝行所感动。有的还无言地伸出大拇指向我示意。接下来「母命难违」这四个字,(www.88haoxue.com网 www.88haoxue.com)在相当一部分人群中传扬开来。
有一次母亲的两个朋友来看望她,我立即给她们做饭,并打了四个荷包蛋。她们走后,我的邻居问我:「她们是谁?」我说:「是妈妈的朋友。」她吃惊地说:「你们全家五口人,一个月才供应二斤半鸡蛋,四个鸡蛋差不多半斤哪!你可真舍得!」我说:「只要能给我妈带来快乐的人,都是我的座上宾,都是我的恩人。」邻居诧异地看着我,一脸的不解。我想,那个邻居可能至今也没弄明白。而我的做法就是基于:尊重母亲的人,我尊重;母亲喜欢的人,我喜欢。同时我对她们好,也可以给母亲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氛围。这样,母亲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尊敬。能够使母亲任何时候都有一个精神愉悦的环境,以延缓慈母的衰老,有益她老人家的身心健康。对于老人,尤其是对自己生身父母的恩德,我认为怎么孝敬都无以寸报。难道还能不孝吗?
在慈母仙逝后,我拥堵在心中的孝心无法释放,所以我对舅妈和父亲娶的二妈,以及朋友、同学的父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上一篇:班主任学习体会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