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后反思在集体备课时,教研组长说教学一个内容要尽量完整,学生的思维才能连贯,情感才能得以激发。因此,我把原本两课时的课文分析压缩成一个课时。我设计了好几个教学方案,讲课前一直没有定稿,一是怕课堂时间不够用,二是在考虑是否适合当前的新课程理念,最后我决定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思路来完成这堂课的教学。我班的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缺憾,课外识字量、普通话阅读水平都比较薄弱,思想比较松散。一年来,我在怎样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让他们对语文感兴趣上下了不少功夫,初见成效,但是还需要我继续动脑筋想办法,把工作做实做细。本节课的课前导入,我注意了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八月十五,团圆、赏月,联想到盲人看不见光明,怎样让他们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过渡到课文中来。这环节耽误了一些时间,因为我看到了很多同学的眼神,还没有全神贯注地进入学习状态,我就继续让他们说自己感兴趣的事,等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才开始教学课文。首先 ,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想题目意思,理解题目的意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让学生就题目充分提问,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这对把握课文重点
2017年市公开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案 平和,标签: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在集体备课时,教研组长说教学一个内容要尽量完整,学生的思维才能连贯,情感才能得以激发。因此,我把原本两课时的课文分析压缩成一个课时。我设计了好几个教学方案,讲课前一直没有定稿,一是怕课堂时间不够用,二是在考虑是否适合当前的新课程理念,最后我决定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思路来完成这堂课的教学。
我班的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缺憾,课外识字量、普通话阅读水平都比较薄弱,思想比较松散。一年来,我在怎样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让他们对语文感兴趣上下了不少功夫,初见成效,但是还需要我继续动脑筋想办法,把工作做实做细。
本节课的课前导入,我注意了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八月十五,团圆、赏月,联想到盲人看不见光明,怎样让他们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过渡到课文中来。这环节耽误了一些时间,因为我看到了很多同学的眼神,还没有全神贯注地进入学习状态,我就继续让他们说自己感兴趣的事,等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才开始教学课文。
首先 ,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想题目意思,理解题目的意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让学生就题目充分提问,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这对把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有很大促进作用。紧接着带着悬念倾听范读课文,给学生思考空间,使学生对全文有了整体感知。
第二 ,从字词过渡过到课文句子的学习。抽出适当的时间进行字形记忆这是一、二年级的重点。我知道这堂课容量很大,就没有设计写字环节,把写字环节拿到第二课时进行,但也想从比较形近字“邻”“领”这两个字入手,引导观察“令”做为一个字的部首时笔画的变化从而指导书写,结果这一环节漏掉,这是缺憾之一。
第三 ,充分利用插图来理解课文,这就有了两次插图的运用。第一次用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来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理解“乐呵呵”、“喜滋滋”的意思,体会帮助别人,特别是残疾老人,心情是快乐的这种情感,从而引领学习全文。第二次让学生想象、练说盲婆婆听了蝈蝈的歌声仿佛看到什么美好事物,体会蝈蝈给盲婆婆带来的快乐。第二幅图的内容是文章的重点,我设计了“歌声会领您看到” 。这个练习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的语言,增长了知识。学生两次说图意不是很完整通顺,我感受到应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再下功夫。出示完图之后,应紧跟着出示与图有关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作朗读训练。我也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结果忘了出示,这是缺憾之二。
最后,我设计了拓展延伸,对激发深化提升课文内容起到一定作用。在一曲“爱的奉献”乐曲声中观看社会各界关爱残疾人、老人的图片让学生受到教育,并知道5月19日是全国助残日的知识。在这一环节进行时,下课铃响了,我仍按教案设计完成了教学目标,拖堂。这是缺憾之三。
不足:1、重视朗读不够,我也深深知道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我感觉这堂课把重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一起解决,难度较大,所以我就调整思路准备在第二课时结合我做的幻灯片重点指导朗读。
2、没有作业布置。我设计的作业是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当音乐响起的时候看到孩子们用出神的眼睛静静地观看着画面,沉浸在乐曲声中时,感到课堂气氛快乐而和谐。此时布置作业太生硬,于是就没有布置。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在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置入生活情境中,通过画面激励学生,在想象的放飞中,看、读、悟、说,使学生享受到了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只有贴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兴趣,才能唤起学生的热情,情感才能释放,个性才能张扬。这就是我教学这堂课后最大感受。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