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学生默读后交流预设: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他走过许多地方,吃了许多辛苦 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不怕苦、不怕累 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抓紧时间写作,和自己的生命抢时间 一袭破衫——他生活困难、十分清苦 面对孤灯——十分想念家人……2、有感情地读课文(配乐《平湖秋月》)3、(音乐)据史料记载,在谈迁在重写《国榷》的几年时间里,他先后寻访了173人次,经历了4年多的时间。也许,那是一个黄沙飞舞的早晨,他迎着黄沙;也许,那是一个烈日当空的中午,他顶着烈日;也许,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冒着风雪;也许,那一次他病了、累倒了,他带着病痛……但是,他都站了起来,迎风沙,顶烈日,冒风雪,带伤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编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就这样,一部史书诞生了(再次出示句一),学生齐读4、读到这里,我想,这翔实、精彩的背后应该是什么呢?(辛劳、信念、执着、矢志不渝……) 5、再读句一(四)、探究第四节过渡:谈迁的故事深深地感染我们。我们在感动、钦佩的同时,一定会有很多的启迪。1
赵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观摩),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1、学生默读后交流
预设: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他走过许多地方,吃了许多辛苦
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不怕苦、不怕累
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抓紧时间写作,和自己的生命抢时间
一袭破衫——他生活困难、十分清苦
面对孤灯——十分想念家人……
2、有感情地读课文(配乐《平湖秋月》)
3、(音乐)据史料记载,在谈迁在重写《国榷》的几年时间里,他先后寻访了173人次,经历了4年多的时间。也许,那是一个黄沙飞舞的早晨,他迎着黄沙;也许,那是一个烈日当空的中午,他顶着烈日;也许,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冒着风雪;也许,那一次他病了、累倒了,他带着病痛……但是,他都站了起来,迎风沙,顶烈日,冒风雪,带伤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编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就这样,一部史书诞生了(再次出示句一),学生齐读
4、读到这里,我想,这翔实、精彩的背后应该是什么呢?(辛劳、信念、执着、矢志不渝……)
5、再读句一
(四)、探究第四节
过渡:谈迁的故事深深地感染我们。我们在感动、钦佩的同时,一定会有很多的启迪。
1、齐读结尾
2、说说自己的感受
3、再读结尾
三、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学生质疑,解决第一教时学案中“我要问”提出的问题
2、推荐阅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品读语言文字,感悟其丰富内涵,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我要画
1、画出第二节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新写的和原来写的《国榷》各是什么样的?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二、我要研
1、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⑴、画出与全文内容联系非常密切几个关键词语。
⑵、围绕关键词语试着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2、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他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⑴、从这组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⑵、为了表现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课文中还有不少运用了这样的数字,再找几处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结合上下文和文中插图,写一写,你心目中的谈迁是怎样的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