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二泉映月》教案设计(刊发在《小学教师培训》)» 正文

《二泉映月》教案设计(刊发在《小学教师培训》)

[10-21 00:57:1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435

概要:《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但由于篇幅较长,难点很多,对于学生来说要想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我所上的是第一课时,教学本课时,我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特点出发,寻找文本、学生、教者之间的契合点。一、方法引领,授之以渔《新课程标准》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这节课的主旨就是要让学生在与文本、与教师对话的过程中,习得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在学生充分动笔读书,扫清了阅读障碍后,我将学生的关注点引领到了课后习题上。课后习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往往都有着指导性的作用,但却时常被我们老师和学生疏忽。于是本节课中,我借助于课后的习题让学生明白了本科的教学重点,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关注习题的习惯,学会审题。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方法的引领,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奠定了基础。二、词串学习,长文短教因为是第一课时,朗读课文、学习字词就成了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因为这篇课文很长,如果每一个段

《二泉映月》教案设计(刊发在《小学教师培训》),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再现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表现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但由于篇幅较长,难点很多,对于学生来说要想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我所上的是第一课时,教学本课时,我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特点出发,寻找文本、学生、教者之间的契合点。

一、方法引领,授之以渔

《新课程标准》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这节课的主旨就是要让学生在与文本、与教师对话的过程中,习得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在学生充分动笔读书,扫清了阅读障碍后,我将学生的关注点引领到了课后习题上。课后习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往往都有着指导性的作用,但却时常被我们老师和学生疏忽。于是本节课中,我借助于课后的习题让学生明白了本科的教学重点,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关注习题的习惯,学会审题。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方法的引领,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词串学习,长文短教

因为是第一课时,朗读课文、学习字词就成了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因为这篇课文很长,如果每一个段落都让学生朗读的话,不仅枯燥乏味,而且也用时过多。苏教版教材的一个特点就是四字词语比较多,而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也一般都能抓住这个特点,把单个的四字词语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词串,这样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率,也增强词语教学的美感。在充分研读文本后,我感觉本课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词串,圈画出它们,并进行及时地归类,那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同时,对课文的脉络也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可谓一举多得。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分别圈画出描写月光、阿炳当时生活状况、心里想法、写旋律的词串,通过反复指导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觉,读出韵味,读出词串的画面等不同的层次来体验和感知词串,明确词语的细微差异,这样才能教会学生学会使用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三、插图留白,走进文本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它也可以是由语言文字构成,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课文中的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想,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在教学过程中,我相机出示了文中插图,并引导学生按照顺序看图,说说自己看到了怎样的景,感受到了怎样的阿炳,图文对照,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从阿炳二胡曲那优美的旋律中,读出了阿炳对家乡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同命运的抗争,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激起学生对阿炳的同情。

四、乐曲欣赏,渲染氛围

这篇课文的一个教学重难点就是体会乐曲旋律变化及乐曲丰富的内涵,在学生领悟了课文的写作重点,并初步感知了重点内容后,我让学生欣赏了《二泉映月》,欣赏阿炳从心中流淌出来的这首世界名曲。在乐曲的感染之下,学生又一次投入地谈体会,那抑扬顿挫的语调饱含着对乐曲的欣赏,那真情流露的眼神流淌着对阿炳的崇敬。一开始,乐曲柔和的一段帮助学生理解无锡二泉的美丽风光,缓缓流淌,仿佛流进了我们的心田。接着,乐曲进入高潮部分,帮助学生理解阿炳的坎坷经历,体会阿炳对命运的抗争,引起学生的共鸣。乐曲的结尾部分,让学生体会到阿炳用全身心在创作乐曲,他已经深深地久久地沉醉在艺术情怀中了。乐曲的适时播放,升华了情感,也让师生共同沉浸在乐曲的意境、人生的思索之中。

    当然,语文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这节课上我和学生们都成长了许多,但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今后,我还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且行且思,在语文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中收获更多的希望!

[点评]

 奚一琴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一课“朗读”和“词语”教学很有“味道”,体现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让我难以忘却且与众不同的是她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特色非常鲜明,更值得借鉴。

一、用内容引读。课始,奚老师开门见山,直接用“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读的兴趣,同时暗示读的方法。“《二泉映月》既是美景,又是著名二胡家阿炳所创作的名曲,这篇课文就是描述这首曲子形成的过程,你想了解吗?”教者并没有出示什么阅读要求限制学生自主读,而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自由读。读文时,按照由篇章——词句;展示时,遵循从词句——文章。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引导自己读的过程。

二、用习题引探。学生对课文整体了解后,教者让学生阅读课后习题,通过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自主研读课文重点段第四、五自然段。这样的教学,通过抓住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走近编者,探究编写意图,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课文;通过抓住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养成利用习题等相关资源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以另一种方式学习课文。

三、用插图引思。课文中的插图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表述”,与课文重点密切相连。教者在教学重点段时,让学生按照“由景到人”观看插图,并想象图中描写的情景,把鲜活的文字、生动的情景和师生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明确“图文结合的阅读”方法,又引导他们走近课文描写的自然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人物合一”、“情景相融”的境界。

 

              

                此文刊发在《小学教师培训》2011.5

上一页  [1] [2] 


Tag: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二泉映月》教案设计(刊发在《小学教师培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