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17年全市公开课《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二课时)» 正文

2017年全市公开课《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二课时)

[05-18 22:32:4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381

概要:(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 /英雄的姿势 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六、作业1、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2、整理课堂上对文本的批注,优生在此基础上整理好一篇读后感。3、学有余力的同学搜集地震中的其他小故事,精读批注,争取获得阅读红苹果的奖励。七、板书设计:6、最后的姿势普通谭千秋爱与责任 教学反思:《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学贵有疑,学贵有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自读自悟。面对理解的难点,能及时提供学法的指导。 整节课,我与学生共同品读课文,从文中的语言文字特别是谭老师的语言与动作中体会感受“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从而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比如:我在教学“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句中的动词 “撑”时,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先让学生自己演示这个动作,再让学生

2017年全市公开课《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二课时),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  /英雄的姿势  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六、作业

1、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

2、整理课堂上对文本的批注,优生在此基础上整理好一篇读后感。

3、学有余力的同学搜集地震中的其他小故事,精读批注,争取获得阅读红苹果的奖励。

七、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普通

谭千秋

爱与责任

 

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学贵有疑,学贵有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自读自悟。面对理解的难点,能及时提供学法的指导。 整节课,我与学生共同品读课文,从文中的语言文字特别是谭老师的语言与动作中体会感受“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从而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比如:我在教学“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这句中的动词 “撑”时,是这样组织教学的,先让学生自己演示这个动作,再让学生说说从“撑”中体会到了什么?“双手撑”从力度上突出谭老师使出全身的劲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张开一把保护学生的保护伞,减轻碎裂的砖块、水泥板直接重重地砸向课桌造成的严重恶果。这时,学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样的爱是一种大爱,无私的爱。再次,抓住文中的环境与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体会与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比如: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天气阴沉沉的”让学生反复阅读,感受环境描写既当时自然景象的真实再现,也是那特定场景中悲剧即将发生的暗示。

    在教学时,我还抓住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让学生理解体会,这句话不仅记录了他救护学生的那一瞬间的姿势,同时透过这一姿势,让人们看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舍己救人的老师的形象。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理解得非常深刻,涌动着对谈老师的深深敬意。课堂上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这节课的主要不足之处就是学生个性朗读的机会太少,没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很是遗憾。其实,一堂课总会有自己的得失,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的过程。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个性。

上一页  [1] [2] 


Tag: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17年全市公开课《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二课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