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教学后的思考《小稻秧脱险记》 作者:钱晴 日期:2007-9-12 9:07:00 今天听了《小稻秧脱险记》,感觉颇深。教师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并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再进行“质疑问难”。学生提出“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警觉”“纷纷“等词,这些词语与全文内容有着密切联系,有助于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因此教师不马上解释词义,而是让学生反复的读课文。自读课文四五遍之后,时机成熟。教师请一些同学根据自己读书时对课文的理解来跟着老师一块儿表演,用动作表现词语的意思。原来明白的学生此时更深刻地领会了课文内容,不明白的也豁然开朗了。感悟,“感”而后“悟”。怎么感,主要是诵读,读得多了,学生便能借助语言环境悟出词语的意思,体会到词语在文中的表现的情感:杂草的蛮不讲理和小稻秧陷入危险的无奈。可见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的,而是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品味其中的感情才实现的。一句话,就是要“以读求悟,读中见悟”。 上一页 [1] [2]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实录和后记,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教学后的思考《小稻秧脱险记》
作者:钱晴 日期:2007-9-12 9:07:00
今天听了《小稻秧脱险记》,感觉颇深。教师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并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再进行“质疑问难”。学生提出“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警觉”“纷纷“等词,这些词语与全文内容有着密切联系,有助于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因此教师不马上解释词义,而是让学生反复的读课文。自读课文四五遍之后,时机成熟。教师请一些同学根据自己读书时对课文的理解来跟着老师一块儿表演,用动作表现词语的意思。原来明白的学生此时更深刻地领会了课文内容,不明白的也豁然开朗了。感悟,“感”而后“悟”。怎么感,主要是诵读,读得多了,学生便能借助语言环境悟出词语的意思,体会到词语在文中的表现的情感:杂草的蛮不讲理和小稻秧陷入危险的无奈。可见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的,而是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品味其中的感情才实现的。一句话,就是要“以读求悟,读中见悟”。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