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学贵有疑 以文释疑《天火之谜》课堂实录 师: 请同学们看黑板(教师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生1:天火是什么?生2:天火之谜是一个怎样的谜?生3:是谁解开了这个谜?生4:他是怎样解开这个谜的呢?师: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读一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师: 初读课文之后,有哪些问题你已经能解决了?生1:读课文之后,我知道是富兰克林解开了这个谜。生2:我明白了天火之谜就是放电现象。生3:我补充,是富兰克林解开这个谜后人们才知道天火之谜就是放电现象的,其实很早以前人们认为天火是雷暴。生4:我再来补充一点:古时的中国人甚至称它为“雷神”,西方人称之为“上帝的怒火”。师: 你补充得很好,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吗?生4:害怕!因为古人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就说它是“神”,是“上帝”发怒了。生5:我也觉得他们很怕天火,因为课文中说雷暴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而且它能把人击倒,能把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学生强调了“每年”“几十亿次”)师: 你们说得真好,就应该这样把课文读仔细了。生6:天火之谜指的就是雷暴是如何产生的。生7:富兰克林是通过风筝试验来解开天火之谜的。师:关于富
学贵有疑 以文释疑《天火之谜》课堂实录,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学贵有疑 以文释疑《天火之谜》课堂实录
师: 请同学们看黑板(教师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生1:天火是什么?
生2:天火之谜是一个怎样的谜?
生3:是谁解开了这个谜?
生4:他是怎样解开这个谜的呢?
师: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读一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 初读课文之后,有哪些问题你已经能解决了?
生1:读课文之后,我知道是富兰克林解开了这个谜。
生2:我明白了天火之谜就是放电现象。
生3:我补充,是富兰克林解开这个谜后人们才知道天火之谜就是放电现象的,其实很早以前人们认为天火是雷暴。
生4:我再来补充一点:古时的中国人甚至称它为“雷神”,西方人称之为“上帝的怒火”。
师: 你补充得很好,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吗?
生4:害怕!因为古人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就说它是“神”,是“上帝”发怒了。
生5:我也觉得他们很怕天火,因为课文中说雷暴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而且它能把人击倒,能把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学生强调了“每年”“几十亿次”)
师: 你们说得真好,就应该这样把课文读仔细了。
生6:天火之谜指的就是雷暴是如何产生的。
生7:富兰克林是通过风筝试验来解开天火之谜的。
师:关于富兰克林是怎样解开这个谜,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仔细考虑这一问题,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此刻,学生们都在认真地读书。有的默读,有的小声轻读,有的用笔勾画着什么。不一会儿,小手如林。)
生1:其实,富兰克林不是一开始就想到“风筝试验”的,他是发现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进行推测的。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2:课文中写道,他“早就观察到”雷暴与静电“不仅都会发光,而且光的颜色相同,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杀动物......”
生3:而且正因为这些相似之处,富兰克林才“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放电现象”,才想到通过风筝试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师: 那我们就重点来研究“风筝试验”,请大家仔细读读有关的部分,围绕“风筝试验”四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己设计问题相互考一考。
(学生围成四人小组开始读书,随即热烈地你问我答。)
生1:做试验的风筝与我们平常的风筝有什么不同?
生2:做试验的风筝有细铁丝,“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
生3:那你知道为什么需要这些东西吗?
生4:细铁丝是“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的。
生5:“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 细铁丝吸收到的天电就传给了麻绳,麻绳又将天电传给了铜钥匙。
生6:你是怎么知道麻绳、铜钥匙带电了呢?
生7:书中写的很明白:“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师:知道“怒发冲冠”的意思吗?你见过这种现象吗?
生8:怒发冲冠的意思是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生9:我知道这是一种静电现象,有时我在脱毛衣,头发就会飘起来。
(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生10:文中写:“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这说明铜钥匙上带电了。
生11:我觉得不需要丝带,麻绳就行了。风筝上拴丝带不是多此一举了吗?
生12:我看课外书中得知,丝带淋湿后也会导电,富兰克林拉住丝带不会被电到呢?
(教室里安静下来,大家陷入了沉思。教师提示大家:再仔细读读书。一只小手举了起来,接着越来越多。)
生13: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住丝带。”
师: 这说明什么呢?
生14:这说明富兰克林不会被电到。“在房子里面攥住丝带”说明丝带不会淋湿,不会变成导体。
师: 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你们真会读书!
生1:做试验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天气?
师: 富兰克林选择了怎样的天气做试验的?
生2:这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师: 谁能解答生1提出的问题?
生3:只有这样雷电交加的天气,富兰克林才能做试验,才能捉到天电。
生4: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中,很容易出危险,富兰克林不怕吗?他为什么冒险做这个试验?
生5:这正好说明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愿为科学献身。
师: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生6: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 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进而“大胆地推测”,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富兰克林勇于探索。
生7:我补充:雷暴现象从古到今一直存在,文中说:“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说明他平时就善于观察。
生8:而且当富兰克林做出“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个结论时,人们都不能接受,可富兰克林却坚持做试验研究。
师: 富兰克林不仅有面对困难的决心,还需要勇气呢!读读课文,你能体会到吗?
生9:“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众人的嘲笑,富兰克林仍决定用试验证明自己的推测。
师:爱因斯坦说:“一个问题是一种思想,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今天同学们不但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而且通过仔细读书自己解决了问题,你们比爱因斯坦还要聪明,真了不起!
(反思)
一、学贵有疑,主动探究。(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三、以读为本,以文释疑。
、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