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生:我体会到作者的喜悦。生:我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思念。师:是呀,春天又到了,又能看到天空的风筝,就像又能看到刘老师一样,多叫人欣喜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我们读语文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语文的眼睛。这三小节的描写还让你感受到什么?生:写人的文章我习惯从人物外貌入手写,作者却是由写景导入,睹物思人,引起下文,让我很受启发。师:你有一双慧眼,你的作文水平也一定很棒吧!是的,“写景导入、睹物思人、引起下文”,是文章开头的好方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学一学。师:那第二自然段的景色描写是闲笔吗?它与下文有内在的联系吗?留一个问题给大家。师:刚才我们品读了1-3节,这3节不仅写得景美、情真,写作手法也很新颖,让我们齐声诵读,把这优美的文字留在脑海中吧!(学生诵读)师:作者苏叔阳说他一生最感激最敬重的人就是老师,特别是刘老师,对他一生影响极大。他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上大学时他选择了历史学专业是受刘老师影响,文革期间,他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是刘老师的乐观与坚强激励着他笑对命运。93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肾癌。94年切除了左肾,2000年切除了左肺,后又发
卢洁《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教学反思:
为了“风筝”飞得更高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
这次活动关注更多的是“常态课堂”。因此,我在备课时首先确立一个这样的认识,“常态”就是要摈弃虚浮,贴近平时教学,在“有效”一词上下功夫,立足学生的实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在这们理念指引下,我预设并教学了这一节课。
一、读得充分,重视反馈。
初读课文,学生会遇到一些生字新词和新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障碍,他们读得不正确,不流畅是正常的。况且,这篇课文长达11个自然段,千余字,我想,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接触文本,而匆匆深入文本,势必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备课时,我不由想起了一位老师说过的的话:“让每一个孩子读通课文,这是阅读教学的底线,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职业道德”。于是,在课堂上我关注学生,给足时间让他们读课文。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解在几次读书环节中去落实。初读时我要求学生读准生字字音,读通顺课文的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二读要求是划出生字词或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三读是快速浏览课文,找找看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理清文章脉络。
二、互动生成,长文读短。
“长文读短”意在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不要求一步到位,而是分三步走,设计了有梯度的练习。先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中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在此基础上,我随机调控,引导学生把几句话压缩成一句话,再把一句话概括为一个词语。这种“标题式”概括,可以把长文读短,迅速把握课文内容,原来课文是通过“笑谈腿疾、艰难板书、开心放风筝”这三件事来写刘老师的。这一点拔,初步提高了表达方法,也有利于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迁移。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一规律。
三、抓关键词,品读课文。
第一课时,我对教材作了适当的取舍,从1~3节中的“又、每逢、不由自主地想起”来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从第2节的写景引领学生体味这种写作方法的妙处——自然景物充满活力,对下文描写刘老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最后2小节的品读,我以苏叔阳的生平资料的切入为突破口,点明他学业、工作、品性等深受刘老师的影响,正因为刘老师是苏叔阳精神的引路人,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所以才会有课文结尾处深情地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同时又为下一课时的学习留下悬念:刘老师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能让他一直在作者的记忆中“行走,微笑 ,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下节课我们将从其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中去感悟刘老师的性格特点以及影响作者一生的人格魅力。
教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第一课时)
安徽省六安市城南小学 卢 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文章脉络,初步了解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4、初步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设计理念:立足学生的实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把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让每一位学生读通课文,掌握长文读短的阅读方法并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文字蕴涵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1、培养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把长文读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田野里,公园中到处都能看到人们放风筝的身影,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背过的一首古诗《村居》。同学们爱放风筝吗?放风筝时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愉悦的心情来写这个“筝”字(提醒是后鼻音,第一声,在和风组成“风筝”一词后它读轻声。学生读词)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