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4、 初步学习体会课文运用数据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依据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设为通过品读谈迁撰写《国榷》的过程,体会只要有厄运打不倒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二、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和谐统一。基于此,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作铺垫。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的学法是品读感悟法,让学生自读,并进行交流讨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三、教具准备:在课前,我准备了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卡片。四、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文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首先我直接揭题,告诉学生要学习的课文,并以课题展开,问学生“厄运”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体现新课标的阶段教学目标。接着我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研究课说课稿,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大全,http://www.88haoxue.com4、 初步学习体会课文运用数据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依据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设为通过品读谈迁撰写《国榷》的过程,体会只要有厄运打不倒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二、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和谐统一。基于此,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作铺垫。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的学法是品读感悟法,让学生自读,并进行交流讨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教具准备:在课前,我准备了与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并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将本文分成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首先我直接揭题,告诉学生要学习的课文,并以课题展开,问学生“厄运”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体现新课标的阶段教学目标。接着我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接着我将检查学生的预习,要求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该段落的主要内容,并且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要注意从多角度进行评价。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语文的能力。
接着,我将提问学生,谈迁是如何写成《国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一自然段,并多媒体适时出示“经过……《国榷》”这个重点句,我紧抓句中“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字”这些数据,让学生进行品读体会数据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进一步感悟谈迁写成《国榷》的不容易,并适时点拨引出上文的教学。此时,我将适时板书“二十余载成巨著”。
最后,我将进行写字指导,要求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如“诞” 应先写言字旁,再写右边部分,接着写中间部分,让学生用钢笔进行描红。
接下来我将以第二课时为例,说一说我的教学预设、教学意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复习导入,整体把握
课始,我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并为下文的教学作铺垫。
(二) 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首先是学习体会“厄运”。我紧扣课题展开教学,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利用查字典的方式理解“厄运”的意思,并以“谈迁遭遇了什么厄运?”“为什么说是厄运?”这两个问题引入下面的教学。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并划出问题的相关句子,并让学生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时,我适时多媒体出示“20多年……老人了”这个重点句,通过抓 “家徒四壁”这个词语,体会谈迁家境的贫寒,并通过联系第一小节中“经过20多年……《国榷》”这段话和本句中“体弱多病的老人”这两个方面,让学生细细品读,以体会《国榷》被偷走对于谈迁来说真的是个厄运,这里我通过让学生抓重点词句的朗读来体会、感悟、理解。此时,我也将适时板书“一夕之间化云烟”。
接着,我让学生再次默读第2段,找出谈迁在《国榷》被偷后的行为态度的句子,并好好朗读,体会谈迁的坚定信念,我也将适时板书“厄运不改男儿志”。这一环节我这样设计是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要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
其次是品读“重编《国榷》”。我再以“谈迁是怎样重撰《国榷》的呢?”这个问题引入第3自然段的教学。我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并圈画出谈迁重撰《国榷》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感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接着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我根据学生的讨论,适时多媒体出示“在北京的那段时间……已经不多”这个重点句段,并抓住句中“四处寻访”、“亲自”、“一袭破衫”、“奋笔疾书”这几个词语,让学生个别读、齐读,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谈迁重撰时的顽强信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此时,我还将以“四处寻访”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谈迁在寒冬腊月、炎热酷暑之下,为写《国榷》而到处寻访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练习说话,进一步体会谈迁坚定信念及顽强的意志,这设计将有利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接着,我将引读“新写的《国榷》……名垂青史”这两句话,并重读“104卷”、“500万字”这两个数据,让学生与之前的《国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感受谈迁写成《国榷》的不容易。此时,我将适时总结点拨,谈迁坚定信念,打倒了厄运,终于写成了《国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也就是“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三) 情感升华,拓展迁移
首先,我总结全文,启发学生从谈迁写成《国榷》的经过中感悟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并让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感悟文章的主题。
从读到写是仿造积累,文本内化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发展。我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一个以“谈迁,我想对您说……”为题的小练笔,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有了一个宣泄的渠道,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 布置作业
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作为教师应因材施教,所以我设计了1个必做题和2个选做题作为回家作业:
1、必做题:背诵、摘录最后一个自然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选做题:
(1)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一帆风顺的。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如贝多芬、海伦·凯勒、凡高、司马迁的事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上一篇:2014年研究课《诺贝尔》说课稿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