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一词多义】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D、吾师道也E、不耻相师 F、或师焉,或不焉G、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指代人或事物: 择师而教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作代词,指代自己: 君将哀而生之乎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师说》教案21(苏教版必修一),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http://www.88haoxue.com作“从师”讲 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
【一词多义】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D、吾师道也
E、不耻相师 F、或师焉,或不焉
G、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之: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 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
作代词,指代自己: 君将哀而生之乎
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作动词,“到”、“往”: 吾欲之南海
【一词多义】
A、择师而教之 B、君将哀而生之乎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古之学者
E、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F、句读之不知G、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H、蚓无爪牙之利
I、吾欲之南海
(3)其: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①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②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欲(多么)
【一词多义】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E、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F、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归纳特殊句式的类型: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学于余 (6)而耻学于师
(7)不拘于时 (8)生乎吾前\生乎吾后
(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10)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1)则群聚而笑之 (12)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1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指出下列各句的词类活用现象:
(1)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而耻学于师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4)吾师道也 (5)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6)则群聚而笑之 (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宾为名、形(动),例如:
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相师为耻
四、体会语言:整散结合 顶真手法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