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师说》教案21(苏教版必修一)» 正文

《师说》教案21(苏教版必修一)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一   阅读:68512

概要:(2)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五作业:1、背诵全文;2、让学生课外搜集名人从师的故事,作文作文素材(1)先师百人: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因此他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2)程门立雪: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游酢去洛阳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他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3)卖衣求师: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两人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他们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

《师说》教案21(苏教版必修一),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2)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让学生课外搜集名人从师的故事,作文作文素材

  (1)先师百人: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因此他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

  (2)程门立雪: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游酢去洛阳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他进厅堂,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

  (3)卖衣求师: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两人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他们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3、齐白石有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能不能结合《劝学》《师说》的内容来分析一下?两文都谈到学习的重要,那么正确的学习目的究竟是什么?

(《劝学》认为学习的本质其实是“改变自己”;“学不可以已”,永远不停止,也即常言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师说》中认为学习是为了闻道解惑——这些认识都是正确的作为现代人,黑塞论述得更全面,他认为读书学习是获取教养的途径,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并非是为了提高某种能力或本领(因为那样的学习过于功利),而在于寻找生活的意义,也就是说,学习者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没有追求的学习是低效的学习,只能满足一般的生存需求)


上一页  [1] [2] [3] [4] [5] 


Tag:高一语文必修一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一
》《《师说》教案21(苏教版必修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