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鉴赏·教学实录» 正文

《阿房宫赋》鉴赏·教学实录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二   阅读:68315

概要:生1:用得好,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 师:留下什么样的想像空间?想到了什么? 生2:我想,用的木料一定很多。 生3:我想,为建阿房宫死的人一定不少。 师:请同学们再从地理位置上考虑,由蜀山到关中,要经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砍伐者为什么放弃距阿房宫较近的“秦陇”,而偏要舍近求远,去蜀山砍伐树木呢? 生3:蜀山的木材好。 生4:附近的木材全都砍光了。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从一“兀”一“出”中,同学们想到了“路途之艰、用料之多、死人之众”。这六个字里有没有什么“暗示”或者说“伏笔”? 生5:有。暗示六国已亡,唐不久将亡。 师:看来,这句话为此后许多文字埋下了根,真不愧是大手笔,起势雄健,涵盖无穷。 师:再看第二句,“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句话用了什么写法? 好在哪儿? 生1:用了比拟的写法,非常形象。 生2:运用骈句,句式整齐。 师:还用了四个表示动物官器的名词,有—— — 生(齐声):腰、牙、心、角。 师:好处是什么? 生:用这种器官比拟建筑物杂然交错的样子,形象、新颖。 师:今天“钩心斗角”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用“形象的事物”比喻

《阿房宫赋》鉴赏·教学实录,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生1:用得好,给人留下想像的空间。

  师:留下什么样的想像空间?想到了什么?

  生2:我想,用的木料一定很多。

  生3:我想,为建阿房宫死的人一定不少。

  师:请同学们再从地理位置上考虑,由蜀山到关中,要经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砍伐者为什么放弃距阿房宫较近的“秦陇”,而偏要舍近求远,去蜀山砍伐树木呢?

  生3:蜀山的木材好。

  生4:附近的木材全都砍光了。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从一“兀”一“出”中,同学们想到了“路途之艰、用料之多、死人之众”。这六个字里有没有什么“暗示”或者说“伏笔”?

  生5:有。暗示六国已亡,唐不久将亡。

  师:看来,这句话为此后许多文字埋下了根,真不愧是大手笔,起势雄健,涵盖无穷。

  师:再看第二句,“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句话用了什么写法? 好在哪儿?

  生1:用了比拟的写法,非常形象。

  生2:运用骈句,句式整齐。

  师:还用了四个表示动物官器的名词,有—— —

  生(齐声):腰、牙、心、角。

  师:好处是什么?

  生:用这种器官比拟建筑物杂然交错的样子,形象、新颖。

  师:今天“钩心斗角”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内心的活动”,不是也很形象、很生动吗?

  请看第三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好在哪儿?

  生1:用排比和夸张的写法,渲染美女之多。

  生2:写美女之多,用意是突出秦始皇骄奢淫逸。

  师:说得对。作者用“明星、绿云、渭涨、雾横”比喻,又用“妆镜、晓鬟、弃脂、焚椒”间接写美女之多,实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真可谓“笔里藏锋,意在言外。”

  请看第四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宫女;钉头磷磷,多于在瘐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世人之言语。”好在哪儿?

  生1:同一意思,不重复,而是变化多端地加以深化。

  生2:虽然是议论,但极为形象,没有枯燥之感。

  师:这六个排比句极为经典。前半句写阿房宫的事物,后半句写有关民间事物,前后对比,尽情夸张,把封建帝王将奢侈享乐建筑在人民痛苦生活之上的本质,揭露无遗。用笔真是精彩!

  请看第五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好在哪儿?

  生1:简练。14 个字就交代了战争的始末。

  生2:这句话意味深长,让人深思。

  师:“可怜焦土!”与开头哪句话照应?

  生(部分):“阿房出”。

  师:对了。“可怜焦土”以4个字了结了前文大量的铺陈渲染,于严峻中包含无限感慨,并引出末段议论。

  最后看第六句:“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好在哪儿?句中“后人”共出现4 次,重复吗?所指一样吗?

  生1:有哲理味儿。

  生2:精辟。“后人”出现4 次,没有重复之感。第三个“后人”,是指唐以后的统治者,其余三个“后人”所指一样,都指秦以后的统治者。

  师:答得很好。这句话是超越时空的预言,精辟奇警,如夜半鸣钟,远天走雷,令人惊心动魄。前面令人目眩的铺张描写,都要在这里结穴,找到依附与归宿。

  下面请同学们小结一下《阿房宫赋》的语言特点。

  ( 生思考)

  师:刚才我们所举的六句话,用得最多的是哪一种写法?

  生( 部分) :夸张。

  师:对,夸张。夸张的效果怎么样?

  生( 部分) :真实。

  师:( 板书:夸张—— — 不过度) 文章后半部分用了什么写法?

  生( 部分):议论。

  师:对,议论。议论的效果怎么样?

  生( 部分) :形象生动。

  ( 师板书:议论—— — 不干枯)

  【点评】教师以精准而儒雅的文学语言作导语,带领学生进入《阿房宫赋》这座华美的语言殿堂,别具匠心。文学鉴赏课需要教师制造艺术气氛,授课者深谙此道。

  在“品语言”的过程中,恰切自然地输出精要的知识( 如“赋”的诗歌性)以指导鉴赏活动,体现了中学文学教育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议论性文字的审美价值,是提高他们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课上,教师很下了一番功夫,也确见收效—— — 所谓“议论—— — 不干枯”的评价语,便是学生在教师点拨下通过语言品味后的“发现”。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最后,我们再读《阿房宫赋》,重读《过秦论》,然后比较两篇文章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再分别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点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

  〔投影〕思考:①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过秦论》《阿房宫赋》的相同点是什么?②从材料的详略安排、艺术构思等方面看,《过秦论》《阿房宫赋》的不同点各是什么?

  ( 生看书、思考4 分钟;师板书:三作评价)

  师: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过秦论》《阿房宫赋》的相同点是什么?

  生1:同是借古讽今之作。

  生2:均涉及了六国灭亡,秦统一天下及秦朝灭亡之事。

  生3:一个希望汉文帝以“仁政”治天下,一个希望唐敬宗勿为自己享乐而劳民伤财,都提出“爱民”“仁政”的主张。

  生4:都使用了“赋”的写法。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请看屏幕:( 投影)

  相同点:1, 同是“借古讽今”之作;2, 均涉及了同样的史料;3, 都提出“爱民”“仁政”的主张;4, 都用了“赋”的写法。

  师:也许有同学会问《过秦论》既然通篇用了“赋”的写法,为什么不叫《过秦赋》? 这就涉及了《过秦论》的中下两篇,教材所选是《过秦论》的上篇,就上篇而言,的确通篇用“赋”,但中下两篇却是以议为主的。

  好,了解了两篇文章的共同点,下面请同学们再从材料的详略安排、艺术构思等方面看《过秦论》《阿房宫赋》的不同点各是什么?

  生1:在材料详略安排上,《过秦论》比《阿房宫赋》要详;比如,六国灭亡、陈涉起义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必修二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二
》《《阿房宫赋》鉴赏·教学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