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陈庆德《鸿门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正文

陈庆德《鸿门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三   阅读:68584

概要: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子、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

陈庆德《鸿门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子、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

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  )

三、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表达作用,并回答有关问题。

(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句中的“而”和“然”如果取消,并不影响句子的通畅,但细细品味却又不能取消。这两个词有什么作用?

(“而”这个连词的使用,形成短暂的停顿,可以突出“戮力”,可以强调互相间的合作关系; “然”可以突出转折关系,表明自己先人关完全是意外的,是自己想都没有想过的事。)

(2)项王按剑而跽日:“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也。”

    句中加点的“者”,按一般习惯是不用的,为什么这里要特意用这个“者”字?

(“者”既可以突出樊哙的身份,又可以暗示樊哙有过人之处。)

(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句话中的“耳”字能否改为“也”?最后的“也”字能不能取消?

(“耳”在语气突出轻视的意味,言下之意,本以为大王你和“亡秦”是截然不同的,想不到竟然如出一辙,“也”表强调,表示自己设身处地为大王着想。)

(4)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为什么范增对项庄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这句话时没有用“矣”,而在这里要用一个“矣”字呢?

(范增当初对项庄说这句话时是在鸿门宴中,是假设式的叙说;说这句话时,是鸿门宴结束后,是对结果的严重不满和感慨,也是对事情发展极为失望的推断。语气上很强调。)

四、预习课文,思考问题,准备下一堂课交流:

1、作为一个军事集团的领袖,项羽在这场鸿门宴中有哪些地方做得欠缺?

2、刘邦在这场鸿门宴中怎样化被动为主动的?

3、樊哙闯宴是如何表现的?他对项羽说的一番话和刘邦的说法有什么同和异?朗读品味其中的对话,作出你的评点。

4、《鸿门宴》一开始就说:“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这说明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上,项羽处于绝对优势,刘邦处于绝对劣势,为什么后来刘邦转弱为强、最终胜利,项羽由强而衰、最终失败呢?

5、《鸿门宴》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立诛杀曹无伤”一部分近千字的内容,在《汉书·高帝纪》中只有不到两百字。试比较阅读,说说《鸿门宴》这样细致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羽因留沛公饮。范增数目羽击沛公,羽不应。范增起,出谓项庄曰:“君因击沛公,杀之。不者,汝属且为所虏。”庄入为寿。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因拔剑舞。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樊哙闻事急,直入,怒甚。羽壮之,赐以酒。哙因谯让羽。有顷,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置车官属,独骑,与樊哙、靳强、滕公、纪成步,从间道走军,使张良留谢羽。羽问:“沛公安在?”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脱身去,间至军,故使臣献璧。”羽受之。又献玉斗范增。增怒,撞其斗,起曰:“吾属今为沛公虏矣!”( 选自《汉书·高帝纪》)

6、试结合课文,再参阅下面的附录,分析作者司马迁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中对项羽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赞叹、惋惜,抑或兼而有之?

附录:……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然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3教时

要点:赏析人物和《史记》特色。

过程:

一、赏析人物。

(一)完成上一节课的问题讨论。朗读有关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

1、作为一个军事集团的领袖,项羽在这场鸿门宴中有哪些地方做得欠缺?

(1、低估刘邦未来的威胁,缺少政治远见。2、轻信刘邦的甜言蜜语,缺少清醒的头脑。3、当断不断,意气用事,不能把握机会。4、缺少政治家的谋略和魄力,多妇人之仁,喜沽名钓誉。5、自大傲慢,喜欢别人奉承。6、缺少心计,信口开河,随便暴露军事秘密。7、不听谋臣建议,遇事自作主张。8、反应迟钝,应变失当(对樊哙闯宴居然那样对待)。9、口拙,不善表达(被樊哙的一番假言说得无以应对)。10、不会用人,不知己又不识人(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 。  )

2、刘邦在这场鸿门宴中怎样化被动为主动的?

(1、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军事力量的不足,避免军事冲突。2、凡事向谋臣讨计。3、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笼络人心,化敌为友。4、善于伪装欺骗,收敛锋芒。5、说话谨慎,言语得体。6、内部团结,亲信得力。7、当机立断,措施恰当——主动上门谢罪、逃宴、杀内奸。)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三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三
》《陈庆德《鸿门宴》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