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庆德2017《阿Q正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正文

陈庆德2017《阿Q正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05-18 22:32:4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五   阅读:68957

概要:(2)阿Q找假洋鬼子投身革命,说明了什么?(他的糊涂,分不清楚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同志)3、自读“这一夜没有月……嚓”4、问题讨论交流:(1)连用几个“抬出了”反映阿Q什么心情?(眼红,心急)(2)阿Q要告状的心理说明了什么?(我得不到的你也不能得到,也是他的精神报复而已,他是不会真有行动的)第4教时要点:继续品味精彩描写片段,赏析语言和人物个性过程:一、研读第9章1、自读“他下半天……他们没有来叫我”2、问题讨论交流:(1)阿Q的下跪什么了什么?(奴性和习惯)(2)老头子的“和气”以及“招了可以放你”刻画出了什么?(诱供,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语言;和气,表现的是伪善和狡诈)(3)审讯的双方语言上怎么出现双关歧义的?(阿Q的“投降”,判官的“投案自首”;“为什么不来?”又出现歧义理解;“他们没有来叫我。他们自己搬走了”;“他们没有来叫我”)3、自读“然而老头子使了一个眼色……于是他睡着了”4、问题讨论交流:(1)画圈的细节表现了阿Q什么性格?(虚荣)(2)阿Q知道不知道画押意味着什么?(并不清楚)(3)从审讯到定罪,看看是否合法?(不合法,没有事实,也可以说没有口供,更

陈庆德2017《阿Q正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2)阿Q找假洋鬼子投身革命,说明了什么?(他的糊涂,分不清楚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同志)

3、自读“这一夜没有月……嚓”

4、问题讨论交流:

(1)连用几个“抬出了”反映阿Q什么心情?(眼红,心急)

(2)阿Q要告状的心理说明了什么?(我得不到的你也不能得到,也是他的精神报复而已,他是不会真有行动的)

第4教时

要点:继续品味精彩描写片段,赏析语言和人物个性

过程:

一、研读第9章

1、自读“他下半天……他们没有来叫我”

2、问题讨论交流:

(1)阿Q的下跪什么了什么?(奴性和习惯)

(2)老头子的“和气”以及“招了可以放你”刻画出了什么?(诱供,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语言;和气,表现的是伪善和狡诈)

(3)审讯的双方语言上怎么出现双关歧义的?(阿Q的“投降”,判官的“投案自首”;“为什么不来?”又出现歧义理解;“他们没有来叫我。他们自己搬走了”;“他们没有来叫我”)

3、自读“然而老头子使了一个眼色……于是他睡着了”

4、问题讨论交流:

(1)画圈的细节表现了阿Q什么性格?(虚荣)

(2)阿Q知道不知道画押意味着什么?(并不清楚)

(3)从审讯到定罪,看看是否合法?(不合法,没有事实,也可以说没有口供,更没有证据)

5、自读“阿Q被抬上了一辆没有蓬的车……永是不远不近的跟他走”

6、问题讨论交流:

(1)这里写看客有三处:“两边是张着嘴的看客”,“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不但已经咀嚼了他的话,并且还要咀嚼他皮肉以外的东西”。理解这三处,说说作者的态度。(描绘丑态,表现他们的无聊、麻木和残忍。作者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

(2)找出这里阿Q自嘲自解的一句名言。(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

(3)下文中有“从这一天以来,他们便渐渐的发生了遗老的气味”,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未庄更加封建守旧了)

第5教时

要点: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理解,本文的语言风格

过程:

一、思考讨论

1、阿Q有哪些名言?有哪些个性特点?

(名言: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我手执钢鞭将你打。妈妈的。这是你的?你能叫得它答应你吗?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要……)

(喜欢装阔,要在人上;蔑视他人,妄自尊大;好占便宜,精神胜利;自欺欺人,自轻自贱;害怕强者,欺负弱者;封建正统,保守落后;蔑视权贵,庸俗市侩;狭隘自私,喜欢报复;盲目排外,自以为是;个性冲动,狡诈无赖;自尊虚荣,面子第一;凡事忍让,奴性十足)

2、说说阿Q个性的代表性及其根源。

(阿Q的个性是中国农民个性的缩影,根源是长期封建统治和封建文化的大一统以及封建闭塞的未庄文化)

3、作者对阿Q持何态度?你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又有什么评论?

(1)阿Q为什么要搞精神胜利?(悲惨命运,受人凌辱,无力反抗)

(2)他有哪些做法?(痛苦——转移——淡化——忘却。假想法,自贵法,自贱法,转嫁法,睡觉法)

(3)阿Q的精神胜利造成了什么影响?(奴性——麻木——更奴性——更麻木)

4、有人说,现代社会阿Q的精神胜利仍然大有市场,你怎么理解?

(第一种理解:我们今天的社会并不比阿Q时代先进到什么地步,阿Q的处境还在相当弱势群体身上表现,中国人的劣根性依然浓厚,很多人还在进行,或者变式地进行着精神胜利,所以改造国民的劣根性,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增加人文关怀依然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第二种理解:社会的复杂性、人生的坎坷性,会让我们常常置身于不得志、不公正的境遇中,发扬光大阿Q的精神胜利,无不是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精神安慰剂。)

5、你可以看出作者对阿Q的态度吗?你对阿Q的态度又怎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批判、悲哀、同情)

二、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1、请你举例谈谈本文幽默嘲讽的风格。

(1、描写人物滑稽的语言和对话,2、描写人物滑稽的举动细节,3、交代让人感到滑稽的事件,4、对比人物前后的表现,5、叙述语言的幽默嘲讽,6、词语修辞:“仿词”“借用”等)

三、练习作业


上一页  [1] [2] 


Tag:高中语文必修五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五
》《陈庆德2017《阿Q正传》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