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庆德2017《渔父》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正文

陈庆德2017《渔父》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05-18 22:32:4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五   阅读:68579

概要:(对黑暗环境有认识;回避和消极的处世观,回归自然自求淡泊。隐士的身份。)3、屈原和渔父,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两种缩影,试举例说明这种情况。(屈原的形象是儒家的形象,坚定自己的信念,积极处世,明知不可而为之;渔父的形象是道家的形象,回归自然的心态,看破红尘,远离污浊超脱人世。孔子一生的克己复礼是儒家的选择;庄子的无为隐遁是道家的选择;李白、苏轼是先儒后道。)4、试探讨本文和《离骚》在揭示内心矛盾方面有什么不同?(《离骚》也表现了屈原内心的这种矛盾,不过《渔父》是用另一种更灵活、更生动的方式,集中的体现了这样一种矛盾的状态。它通篇没有最后一个结论。屈原没有说服渔父,渔父也没有说服屈原,最后渔父自己扬长而去。但是我们知道屈原,他在这篇作品里,表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但是他最后用自己的行动作了一个结论——自沉于汨罗。自沉汨罗所表现出来的,对于自己理想的珍爱、对于自己操守的坚持、对于自己整个人生价值取向的执着——这样一种精神,更使我们崇敬。)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篇文章很短小,但是写得很生动,特别是它这种自设问答。这种方式在后来的词赋写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陈庆德2017《渔父》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对黑暗环境有认识;回避和消极的处世观,回归自然自求淡泊。隐士的身份。)

3、屈原和渔父,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两种缩影,试举例说明这种情况。

(屈原的形象是儒家的形象,坚定自己的信念,积极处世,明知不可而为之;渔父的形象是道家的形象,回归自然的心态,看破红尘,远离污浊超脱人世。孔子一生的克己复礼是儒家的选择;庄子的无为隐遁是道家的选择;李白、苏轼是先儒后道。)

4、试探讨本文和《离骚》在揭示内心矛盾方面有什么不同?

(《离骚》也表现了屈原内心的这种矛盾,不过《渔父》是用另一种更灵活、更生动的方式,集中的体现了这样一种矛盾的状态。它通篇没有最后一个结论。屈原没有说服渔父,渔父也没有说服屈原,最后渔父自己扬长而去。但是我们知道屈原,他在这篇作品里,表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但是他最后用自己的行动作了一个结论——自沉于汨罗。自沉汨罗所表现出来的,对于自己理想的珍爱、对于自己操守的坚持、对于自己整个人生价值取向的执着——这样一种精神,更使我们崇敬。)

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篇文章很短小,但是写得很生动,特别是它这种自设问答。这种方式在后来的词赋写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我们学过的苏轼的《赤壁赋》等。)

6、《报任安书》和《渔父》真实地展示了司马迁和屈原内心的深刻矛盾。请思考两篇作品分别是怎样表现人物复杂心情的。

(《报任安书》一方面生不如死,一方面有未尽而可以完成的心愿,最后的选择是苟活而完成心愿。《渔父》内心有两种选择,一是同流合污,可以相安无事,可以升官发财,或者可以逃避现实,隐遁无为;二是坚持操守,承受痛苦,以生命殉自己的理想,诗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上一页  [1] [2] 


Tag:高中语文必修五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五
》《陈庆德2017《渔父》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