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醉翁亭记》导学案11» 正文

《醉翁亭记》导学案11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62

概要:(二)、句子翻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四、我的收获《醉翁亭记》导学案第2课时周次 班级 主备人 使用人

《醉翁亭记》导学案11,标签: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二)、句子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四、我的收获

《醉翁亭记》导学案

第2课时

周次        班级       主备人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学习过程

五、精彩分析

文章内容理解:《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第四段中乐有哪三中情境?

2、列句中的“乐”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太守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怎样写乐-醉的?(与民同乐)             

①亭周环境   环滁皆山———琅玡山———泉酿——醉翁亭          ②亭由名  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③ 写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乐无穷         ④游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⑤归去:太守归而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           ⑥点题:太守之乐其乐

4、本文以“乐”为线索, 作者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与民同乐”的 主旨的?   山水之乐——四时之乐——滁人游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山林之乐    (游宴之乐——太守之乐)   

5、本文都写了谁的?(禽鸟乐、滁人乐(负者歌于途)、众宾乐(从太守游而乐、宴酣之乐)、太守乐(山水乐、宴酣乐、乐民之乐)    

6、第三段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前写好吗?

7、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间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

8、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

9、文中现在还在用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10、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10.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六、当堂达标

1.选出对文章开篇“环滁皆山也”品析最好的一项(     )

A.用这五个字开篇,写出了滁州的全貌,文章显得大气磅礴,引人入胜。

B.开篇用五个字总写滁州全貌,为后文作铺垫,行文自然,顺理成章。

C.鸟瞰全景,由近及远,概括力强,文笔生动,写出了滁州的地理形势。

D.用五个字开篇,从大处落笔,简练、概括、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11》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