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一双手》公开课教学实录及反思» 正文

《一双手》公开课教学实录及反思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950

概要:师:指明学生回答第二问。生:奇大、神奇、乐于奉献、又粗又硬、布满老茧、创造绿色、天下第一奇手等。师: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哪一个答案更合适,并阐述一下理由。生(评):有一双“神奇的创造绿色”的手,这个答案最好。理由是根据16、19段的内容,这一系列数字说明张迎善有一双神奇的手,同时又说明他有一双创造绿色的手,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师:本文是一篇描写林业工人的文章,描写人物可以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各个方面来表现,但本文别开生面,作者抓住了一双最具特征的手来表现人物的。接下来,请同学们围绕下列问题,在文中作圈点批注,并展示你最得意的批注。1、勾画出文中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并在旁白处作上批注。2、这双手“奇”在哪?课文从手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表现了手的什么特点?生:句子①“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生(批注):用“铁铸”衬托“肉长的”,说明血肉胜过钢铁,充分地突出了张迎善同志手的坚硬和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亏得”一词,含有庆幸、赞叹之情,表现作者由衷的赞美。生:句子②“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

《一双手》公开课教学实录及反思,标签: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师:指明学生回答第二问。

生:奇大、神奇、乐于奉献、又粗又硬、布满老茧、创造绿色、天下第一奇手等。

师: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哪一个答案更合适,并阐述一下理由。

生(评):有一双“神奇的创造绿色”的手,这个答案最好。理由是根据16、19段的内容,这一系列数字说明张迎善有一双神奇的手,同时又说明他有一双创造绿色的手,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师:本文是一篇描写林业工人的文章,描写人物可以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各个方面来表现,但本文别开生面,作者抓住了一双最具特征的手来表现人物的。接下来,请同学们围绕下列问题,在文中作圈点批注,并展示你最得意的批注。

1、勾画出文中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并在旁白处作上批注。

2、这双手“奇”在哪?课文从手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表现了手的什么特点?

生:句子①“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生(批注):用“铁铸”衬托“肉长的”,说明血肉胜过钢铁,充分地突出了张迎善同志手的坚硬和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亏得”一词,含有庆幸、赞叹之情,表现作者由衷的赞美。

生:句子②“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

生(批注):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张迎善这双手所做的贡献之大。

……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来为张迎善这双手建立档案(多媒体逐步展示)。

我来为“手”建立档案:

手感:“半截老松木”

手的肤色:“呈木色”

纹络:“又粗又深”“一道道黑土色”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三节老甘蔗”

手指细节:“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四条裂纹”“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手的大小:“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手的别号:“天下第一大手”

手的价值:“创造绿色宝库”

手的特点:大、粗糙、硬

师:从投影上来看,张迎善同志的这双手又大又粗糙又硬,在外形上根本谈不上美,从某种程度上还可以说是很“丑”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张迎善这双手很“丑”特征的原因是什么?课文具体描写张迎善的这双手,其目的想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1:课文第13、16段有关内容。

生2(补充):课文第4、7、19段有关内容。

师:文章塑造了不畏艰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热爱造林事业的一个劳动者形象。

师:张迎善同志作为一名林业工人,作者没有全面具体的去介绍他,而是获取一个表现林业工人的最佳角度,抓住了主人公张迎善同志的一双最具特征的手,从一个典型的侧面来表现这个人物的。这种通过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来表现人物的写法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之一。这种写法在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中也出现过,接下来请同学们仿照本文及下面三段材料的写法,写一段100—15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某一部分,多角度、细致准确地描写人物形象。(多媒体展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一双手》公开课教学实录及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