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内容并给文章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11):主要写自己在体育运动和交际活动中获得的精神的愉快。第二部分(12-18):主要写艺术享受,自己的精神文化追求。第三部分(19-20):写自己在孤独中学会了忘我,在忘我之中寻找到了快乐。4.读课文两遍,标好节数,标出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段,并找出文章中写了作者的哪些乐趣?(在相应的地方做上标记)。5.读完文章后,你有疑问吗?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堂探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假如你的世界里没有了声音……假如你的世界里没有了光明……1882年,一名女婴因发高烧差点丧命。她虽幸免于难,但发烧给她留下了后遗症——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因为听不见,她想讲话也变得很困难。这样,在她19个月时,她变成了既盲又聋的孩子她的世界里既没有声音,也没有光明……她就是海伦·凯勒,今天
《享受生活》表格式导学案2,标签: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内容并给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1-11):主要写自己在体育运动和交际活动中获得的精神的愉快。
第二部分(12-18):主要写艺术享受,自己的精神文化追求。
第三部分(19-20):写自己在孤独中学会了忘我,在忘我之中寻找到了快乐。
4.读课文两遍,标好节数,标出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段,并找出文章中写了作者的哪些乐趣?(在相应的地方做上标记)。
5.读完文章后,你有疑问吗?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
堂
探
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假如你的世界里没有了声音……假如你的世界里没有了光明……
1882年,一名女婴因发高烧差点丧命。她虽幸免于难,但发烧给她留下了后遗症——她再也看不见、听不见。因为听不见,她想讲话也变得很困难。这样,在她19个月时,她变成了既盲又聋的孩子她的世界里既没有声音,也没有光明……她就是海伦·凯勒,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她的自传散文《享受生活》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预习,你能不能说说你对海伦·凯勒了解多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你认为海伦·凯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写了海伦·凯勒的丰富多彩的乐趣。
积极、乐观,不向命运屈服,战胜残疾,热爱生命,追求美好人生,全身心享受幸福生活。
2.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描写了作者的哪些乐趣?作者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了怎样的乐趣?(试用原文的词句来回答。)从这些“喜欢”,你可以看出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1)乐趣:田野漫步和户外活动,具体包括:划船、游泳、乘船远航、骑双人自行车兜风、亲近树草花木、和狗交朋友、编制、看书、下棋、玩纸牌游戏、和孩子们嬉戏、参观博物馆和艺术馆、看歌剧等。
提示:以情驭景,以情显景,创设了物我之间完美融合与统一的境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趣。
(2)划船——心旷神怡
乘船远航——奇妙、有趣极了、不能忘怀
幽静乡村——迷人可爱、回味无穷、尽情享受
骑自行车兜风——惬意、飘飘然而心旷神怡
和孩子们嬉戏——快乐不过,时间也过得很快
参观博物馆和艺术馆——灵魂充满了喜悦
看歌剧——比读剧本要有趣味得多、身临其境、不能忘怀、高兴得几乎跳起来
(3)这些“喜欢”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不向命运屈服,战胜残疾,热爱生命,崇尚大自然,追求真善美,全身心享受幸福生活的人生态度。
三、 再读课文,研读品析
(思考、讨论、交流)
1.本文是一篇散文。文章写了很多看似毫不相干的事情,但它们之间却有一根主线,这根主线是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散文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散文的这一特点?(《课堂同行》P151同步导学1)
明确:这根主线是“我”的趣事(乐事);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实质就是指散文的各则材料(即“形”)之间可以有时空上的巨大跨越,但是它们都必须同服务于文章的中心(即“神”)
2.本文在记写各种乐趣中穿插了大量的景物和环境描写,非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声形色味。其实我们知道作者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中,对声音、色彩无记忆、无感觉,她全凭触觉来感知世界,感知的范围窄小得很,对活生生的感性世界的了解少得很,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篇文章的呢?是不是所有失去视听和说话功能的残疾人都能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
明确: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丰富的想象的背后,我们看到作者的一颗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火热的心。
3.品味语言:在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后,本文显得特别精致,那么是否意味着本文的语言也是异常地精巧别致呢?
教师提示:散文要想表达它的神韵,无论使用怎样的手法、多少的技巧,必然还得依赖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因此说“修辞立其诚”是写好文章的要诀。特别是海伦•凯勒,由于她自身的人格魅力,根本无须用太多的写作技巧,她的故事、她发自内心的召唤,已经具有这种力量,因此,从审美角度来看,本文具有独特的朴素美。
学生思考讨论后交流:本文的语言尽管有的细腻形象,有的热切感人,但总体上的风格还是朴实的。与作者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的是,文章多采用白描手法,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语言显得朴素、真挚,虽然全篇都是家常话语,但用到本文中,却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
4.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举例谈谈你对本文语言朴素美的理解。
四、总结课文,感悟体会
1.在海伦凯勒朴素的语言美背后到底蕴藏着她怎样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呢?(《课堂同行》P151同步导学3)
提示:抓住文中主要的事物、语句来透视她的思想感情。最好一边读一边将自己感受较深的地方画出来,并加上几句批注,由此过渡到简要分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