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D. 春风来了,春花开放了。9. 写春花,记叙的顺序是什么?写出能显示写景顺序的词。 10. 对“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作者看到了春花,又联想到花落之后,秋天成熟的果实,使文章内容丰满。B. 作者从花的甜味联想开去,虚写秋天的果实,开拓了更美的境界。C. 写花的目的就是要写果实,因为只有果实才能让人们享受美味。D. 作者写作着眼点就是春花秋实。 11.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对这句中“闹”字理解正确的是( ) A. 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叫,充满了春天的气息。B. 用蜜蜂嗡嗡地叫,衬托出花朵繁茂,盛开的花儿的甜香。C.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叫,写出了蜜蜂之多,场面之大。D. “闹”字表现了花下蜜蜂、蝴蝶之多。 12. 作者在写野花的时候,写活了野花的形象的一句是 。 13. 对散在草丛里的野花“还眨呀眨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运用拟人的
《春》《海滨仲夏夜》教学案,标签: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9. 写春花,记叙的顺序是什么?写出能显示写景顺序的词。
10. 对“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作者看到了春花,又联想到花落之后,秋天成熟的果实,使文章内容丰满。
B. 作者从花的甜味联想开去,虚写秋天的果实,开拓了更美的境界。
C. 写花的目的就是要写果实,因为只有果实才能让人们享受美味。
D. 作者写作着眼点就是春花秋实。
11.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对这句中“闹”字理解正确的是( )
A. 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叫,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B. 用蜜蜂嗡嗡地叫,衬托出花朵繁茂,盛开的花儿的甜香。
C. 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叫,写出了蜜蜂之多,场面之大。
D. “闹”字表现了花下蜜蜂、蝴蝶之多。
12. 作者在写野花的时候,写活了野花的形象的一句是 。
13. 对散在草丛里的野花“还眨呀眨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运用拟人的写法,野花好像在想:春天为什么这样美丽?
B. 因为春风吹拂,野花在草丛间忽隐忽现。
C. 野花好像看人看累了,不停地眨眼。
D. 因为野花一会儿张开,一会儿闭合。
14. 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拟人 夸张 反复 B. 排比 反复 比喻
C. 拟人 排比 比喻 D. 拟人 反复 比喻
15.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和“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两句中的“满”的词性分别是( )和( )
A. 动词 B. 形容词 C. 副词 D. 介词
【试题答案】
一. 夕阳落山不久;夜色加浓;大海;色彩;动态;大;亮;星;灯;动态之美
二. 1. 朱自清;《春》;散文 2. 按——安;懒——嫩 3. 表示引用;南宋;志南和尚
4. A 5. A. 视觉 B. 视觉、听觉 C. 听觉、视觉 D. 味觉
6. D(应重读短笛和嘹亮)
7. 春风吹到脸上似柔纱拂面,春风送来浓郁的花香,似给游人敬上一杯香醇的美酒。
8. A. 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B. 卖弄是炫耀的意思
9. B
三. 1. 《春》;朱自清;佩弦;江苏扬州;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 写景抒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给人
3. D 4. 小、嫩、绿、满;生机勃勃;喜爱
5. C 6. 破土而出的挤劲;不知不觉地出现;春季的活力
7. A 8. C 9. 从上到下,树上花下,遍地
10. B 11. B 12.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3. B 14. C 15.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