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从艺术魅力上来看,前文富有感染力,后文富有亲和力;从传情效果来看,前文含蓄,后文直白; ——从语言表达上说,前文是内心独白,是诗意的抒情,后文是寓理于事,叙议结合等等。 7. 布置作业: (1) 朗读训练,在朗读体味文本; (2) 课外阅读张晓风的散文作品。 (三)相关链接: 推荐网站:http://www.shuwu.net/swsg/zxf/zxf.htm 推荐书目:《张晓风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版 【教学反思】 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新课改的核心之一。张晓风的《行道树》蕴涵的内容积极向上,使得解读成为比较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但阅读中,不同读者还是读出了不同的理解。 文中“堕落”确实是一个特别扎眼的词,教参中认为这只是说明行道树自身形象的跌落,那是不可取的,因为站在路旁的大树虽然有“一身抖不落的烟尘”,但它仍然威武、强壮。学生在阅读中会发现,作者或许就是想以此说明这种不被理解的“尴尬”,突出事业的“痛苦与孤独”。 因为不敢苟同于教参的分析,所以教学时我原准备回避这个词语,但学生的发现与分析还是点醒了我,让我
《理想》教案10(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标签: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从艺术魅力上来看,前文富有感染力,后文富有亲和力;从传情效果来看,前文含蓄,后文直白;
——从语言表达上说,前文是内心独白,是诗意的抒情,后文是寓理于事,叙议结合等等。
7. 布置作业:
(1) 朗读训练,在朗读体味文本;
(2) 课外阅读张晓风的散文作品。
(三)相关链接:
推荐网站:http://www.shuwu.net/swsg/zxf/zxf.htm
推荐书目:《张晓风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版
【教学反思】
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新课改的核心之一。张晓风的《行道树》蕴涵的内容积极向上,使得解读成为比较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但阅读中,不同读者还是读出了不同的理解。
文中“堕落”确实是一个特别扎眼的词,教参中认为这只是说明行道树自身形象的跌落,那是不可取的,因为站在路旁的大树虽然有“一身抖不落的烟尘”,但它仍然威武、强壮。学生在阅读中会发现,作者或许就是想以此说明这种不被理解的“尴尬”,突出事业的“痛苦与孤独”。
因为不敢苟同于教参的分析,所以教学时我原准备回避这个词语,但学生的发现与分析还是点醒了我,让我意识到行道树尴尬的存在正是它高尚精神的外显。
这或许不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但从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