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17» 正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17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539

概要:课 题: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岗(一课时)主备人:高鹏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2、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对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学习重点:理解文章主旨,积累写作素材。二、教学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痛惜之情及忧患意识。(2)增强环保意识,积累环保素材,训练写作能力。2、分析:(1)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感受作者强烈痛惜之情。(2)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为写作积累素材。三、教学问题分析:因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有限,因此分析语句是教学的难点,应多读多感受,教师做适当的分析指导。四、教学过程(一)基本流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17,标签: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课    题: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岗(一课时)

主备人:高鹏

一、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2、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岗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对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学习重点:理解文章主旨,积累写作素材。

二、教学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痛惜之情及忧患意识。(2)增强环保意识,积累环保素材,训练写作能力。

2、分析:(1)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感受作者强烈痛惜之情。

(2)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教学问题分析:因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有限,因此分析语句是教学的难点,应多读多感受,教师做适当的分析指导。

四、教学过程

(一)基本流程:导课——检查预习-----阅读自学、合作学习——语句分析———拓展延伸-——检测——小结

(二)教学情境

导入:学生描述PPT所出示的图片。昔日的罗布泊与今日的罗布泊的对比引出课题。

预习任务:

1、    收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

2、完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3、阅读思考:课文围绕罗布泊写了哪些内容?

活动一:自读质疑,合作解疑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生活动:让学生先给课文标上段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后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最后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注意学生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1.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和危害何在?2.课文再举青海湖、月牙泉二例,跟文章的题目有什么关系?

活动二:语句分析:找一找文中最能表达作者痛惜之情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设计意图: 通过对作者情感的分析,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并归纳一些写作方法。

师生活动:学生寻找句子,合作分析,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写作方法。如: 拟人句:那奇性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这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以人的感情,“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更能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排比句: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对比句:(昔日 )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 )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对比手法的运用,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文势了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活动三: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地上演,你能举出几个身边的事例吗?      

2.关注身边环境问题,写一写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设计意图: 充实内容,加深学生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同时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并积累素材。

师生活动:PPT出示图片,学生谈感受,并进行当堂片断写作训练。

检测: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     作为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我们现在或将来应当做些什么?

小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没有了,那我们还能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己的双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让理性回归吧,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变得更蓝,树会变得更绿,水会变得更清……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A组题:  见《同步指导》   

B组题:  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滴水,最后一条小溪……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后人们诉说些什么呢?请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课后反思:

1、千双一次性木筷的危害

一次性筷子消耗木材惊人 20年大树仅能制四千双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造成极大浪费。45000双一次性木筷=1立方米木材。中国市场每年消化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仅北京一地,每天就消耗一次性饭盒、筷子80万套;一年365天就是29200万套。一双一次性筷子重5.5克,29200万双筷子总重1606吨,折合木材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17》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