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出师表》复习课教案14» 正文

《出师表》复习课教案14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912

概要:2、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7、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三、课文内容我探究

《出师表》复习课教案14,标签: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2、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的有利的主观条件是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7、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三、课文内容我探究

   认真思考后,互动交流。

1、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

答案: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亲贤远佞”是前两条建议的思想基础,“广开言路”是前提,“赏罚分明”是关键,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

2、课文全文着眼于以情感人,这个“情”是怎样的“情”?

答案:报先帝,忠陛下。

3、本文与《隆中对》在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隆中对》以记叙为主。

4、课文中先后13次提到先帝,有何作用?

答案:勉励后主“光先帝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

5、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忠心耿耿、淡泊名利、知恩图报、深谋远虑的忠臣形象。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

6、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答案:有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 舌战群儒、摆八阵图、三气周瑜等。

四、反馈矫正我能行

中考链接

中考练兵要独立自主,查缺补漏贵究错悟理。

自己解答后再交流,看谁能成为本节中考练兵的语文学科之星?

(2009年)湖南省邵阳市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5.结合选文(甲)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2分)

6、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4分)

7、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2分)

附乙文翻译:

(伏:对皇帝上表时表示自己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敬词)念在老臣天性(赋性:天性)笨拙,耿直,正好赶上天下都很艰难的时世,起兵北伐,还没有获得完全的胜利,谁料到(何期:谁料)病在在膏肓,生命危在旦夕(垂:悬挂。今人常说命悬一线,即此意)。(伏:同上文)老臣只愿皇帝陛下能清心寡欲,约束自己,爱戴自己的老百姓,让自己的孝道能通达至先帝,使自己的仁爱之心能广布于天下(寰宇:天下),提拔那些隐士逸士,让贤良能走进宫庭,把那些奸臣馋臣从身边支开罢黜,以使民风变得淳朴忠厚。老臣当初侍奉先帝时,(一切支出)全都依靠官府(仰:仰仗,依靠),没有自己经营过生计。现在都有了八百株桑树(蜀中织锦是大行业,有桑树就有财源),还有十五顷薄田,子孙的吃穿用度,自然很丰足,甚至有盈余。老臣现在人在外面,没有别的什么要调整的地方,跟着时节变化而变化的吃穿,全都仰仗朝廷,不用去干别的营生,使这些吃穿多一丁点儿(以长尺寸:使它的尺寸有所增长)。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出师表》复习课教案1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