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2» 正文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2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三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51

概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中间三段对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阐述。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也以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激情去追求知识。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1.了解人类心灵;2.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 4、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2,标签: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中间三段对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阐述。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也以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激情去追求知识。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1.了解人类心灵;2.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
      4、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5、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 ?我们大家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要点:“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 。
        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
      (三)其它难以理解的句子
      1、这些感情……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实际上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罗素生于1872年,死于1970年,期间别的不说,单说两次世界大战,就可以想见他的生涯是怎样的动荡不定了。在这样的生涯中,罗素有过深沉的痛苦,也曾陷入绝望,但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三种感情是如此强烈,犹如飓风一样,给他摆脱痛苦的希望和力量,让他从绝望中奋起,从爱情中发现美好,从知识中获取力量,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意识到人生的责任,总之,这句话的含义是说,这三种强烈的感情,是鼓舞人生的强大动力。
      2、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其意是说,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像辛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像再也没有其他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这孤寂之苦,反衬爱情的给人的充实、喜悦。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
      4、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
      爱情和知识把罗索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5、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
      确实,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追求激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它们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伟人罗素。
      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
      可以说,这篇文章,是罗素生活的宣言书,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生活的共同准则,它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四、拓展延伸
      1、谈谈古今中外的名人的生存观,正反面人物都行。
      (1)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俗语:“人生在世,吃穿二事。”
      (3)名人:
      毛泽东、周恩来、孙中山为实现民族解放、中华复兴而活着;
      马丁路德金、林肯为实现黑人的解放而活着;
      马克思为替工人阶级谋福利,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活着;
      艾伯特•史怀哲:人不能只为他自己而活,我们必须认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而我们和所有的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认知指引了我们心灵和宇宙的关系。
      阿拉法特:“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
      希特勒宣扬诺尔曼民族是最高贵的民族,以此发动战争,给其他民族、人民带来痛苦的伤害;和绅须溜拍马,为谋取自身的更大私利而活着。等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三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三册语文教案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