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四册语文教案怎一个“闹”字了得!——《闺塾》教学设计» 正文

怎一个“闹”字了得!——《闺塾》教学设计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四册语文教案   阅读:68961

概要:怎一个“闹”字了得! ——《闺塾》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教学设计,意在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汤显祖的生平及创作,初步走近汤显祖;通过诵读、表演等手段,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把握剧中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并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理解作者创作本剧的意图和理想。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品读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及形成这种性格的社会根源。2.本课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体味作者创作该剧“以情制理”的意图。教法设计:1.诵读法2.比较法3.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整体教学实施:【课前准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了解戏剧的相关常识及作者的生平、创作。预习课文,排除生字词障碍。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把握人物性格。【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明代女子冯小青的诗歌“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读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导入,可见冯小青对《牡丹亭》的痴迷。其实在当时,因为看过《牡丹亭》心碎而痴,甚至心碎而亡的女子何止她一个。那么《牡丹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有着怎样的魅力和魔力,现在让我们走进《牡丹亭》。二、研读课文(一)分析人物形象1.《闺塾》又名《春香闹学》

怎一个“闹”字了得!——《闺塾》教学设计,标签:人教版高四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怎一个“闹”字了得!

        ——《闺塾》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教学设计,意在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汤显祖的生平及创作,初步走近汤显祖;通过诵读、表演等手段,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把握剧中人物形象、矛盾冲突,并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理解作者创作本剧的意图和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品读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及形成这种性格的社会根源。

2.本课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体味作者创作该剧“以情制理”的意图。

教法设计:

1.诵读法

2.比较法

3.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整体教学实施: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了解戏剧的相关常识及作者的生平、创作。预习课文,排除生字词障碍。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明代女子冯小青的诗歌“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读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导入,可见冯小青对《牡丹亭》的痴迷。其实在当时,因为看过《牡丹亭》心碎而痴,甚至心碎而亡的女子何止她一个。那么《牡丹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有着怎样的魅力和魔力,现在让我们走进《牡丹亭》。

二、研读课文

(一)分析人物形象

1.《闺塾》又名《春香闹学》,从这个剧名入手,探讨“春香”的“闹学”。

设计意图:揣摩人物形象,离不开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尤其是戏剧、戏曲。通过反复品味人物语言,积累一些欣赏戏曲的方法。

方法提示: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可分角色朗读,能加入表演更好。

答案要点:春香在课文中有如下表现:昔氏贤文,把人禁杀、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学鸠声、曲解《关雎》、故意错拿“文房四宝”、抢荆条投地,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直率淳朴、天真可爱、大胆泼辣、顽皮娇憨的女孩。

2.春香在舞台上“闹”得不亦乐乎,作为主人的杜丽娘却言语不多,她只是一个旁观者吗?

设计意图:杜丽娘这个人物心理很微妙,她的言语虽不多,但透过她言语的表面,能看到很多东西。以此提醒学生要注意人物的潜台词。

方法提示:注意品读杜丽娘的言行及一些细节描写,由杜丽娘沉默的表面走进她激荡的内心世界。

答案要点:杜丽娘课文中的言行有:依注解书,学生自会、这经文偌多、还早哩!敢问师母尊年?还不见春香来?那花园在哪里?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些都表明了杜丽娘是一个知书达理而又向往自由,温顺而不失个性,稳重而又不失机敏的形象。

3.春香和杜丽娘都在“闹”,但她们的“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由此可见,在这出戏中,谁才是真正的主角?

设计意图:试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春香的“闹”是不自觉的,是出于没有受到封建礼教毒害的天性,而杜丽娘的“闹”是自觉的,她深受封建礼教束缚,但却能有意识的去反抗封建教育。并在这一节中让学生了解“背面敷粉法”。

方法提示:引导学生从两人的言行中去发现不同,并联系人物的身份地位来思考两人表现不同的原因。

答案要点:她们两人的“闹”,春香在“明”,杜丽娘在“暗”,可以试想,如果没有杜丽娘的默许、支持,春香未必敢闹,就是敢闹,也未必闹得起来。所以,在这一出戏中,杜丽娘才是真正的主角。这也就是“背面敷粉法”。

4.春香和杜丽娘为什么要跟陈最良“闹”?她们“闹”的其实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想让学生了解陈最良,进而了解他所代表的阶层,最终达到理解杜丽娘和陈最良的矛盾冲突的实质的目的。以此提醒学生在阅读戏剧、戏曲时,要透过冲突的表面去探究冲突的实质,再进一步地把握主题。

方法提示:通过诵读陈最良的言行,分析他的性格。并交代课文前的情节,以此来推断出陈最良所代表的阶层。

答案要点:陈最良在课文中的语言有:女学生娇养得紧、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作鸠声、胡说、多嘴、不识“闺房四宝”、取荆条,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刻板迂腐、作风寒酸、严守礼教的形象。陈最良代表的是封建礼教,代表的是封建社会压制人们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理”。

(二)把握课文主题

1.交代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读文学作品,离不开了解文章的背景,即“知人论世”,这是阅读文学作品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方法提示:可以由老师交代,也可由学生发言。

答案要点:明王朝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定程朱理学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家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在“情”、“理”关系上,把“理”与“情”截然对立起来,把“理”说成是“纯善”的,而把“情”看成是恶,是人欲;要求以“理”制“情”,直至灭“情”,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皇帝和皇后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据《明史·列女传序》记载,当时妇女因节烈殉死“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可见这种从肉体到精神的摧残是何等严重。因此,到明代中期,出现了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之下,当时社会上出现了批判封建礼教,提倡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汤显祖的《牡丹亭》诞生了。

2.课文中杜丽娘最后说了一句“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从这句话里能看出什么?

设计意图:由背景而进入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发现反映主题的语句。

方法提示:可以直接提供这句话,也可以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

答案要点: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杜丽娘受封建礼教束缚之深,16岁的女子竟然不知道自家有一个花园;另外更主要的是,杜丽娘沉睡的灵魂已经被唤醒,她向往着自由的青春,向往着姹紫嫣红的春天。所以说《闺塾》是作为“情”的化身的杜丽娘走上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人性自由道路的前奏曲。

3.让学生阅读李泽厚《美的历程》里的对《牡丹亭》的评析。

设计意图:看名人名家评析,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文小结

课文小结时,可以再强调一下课文的矛盾冲突,即杜丽娘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与封建礼教束缚人心灵的冲突;杜丽娘平静的外表与沸腾的内心的冲突;死寂的书斋氛围与书斋外喧闹的春景的冲突等。

四、课文拓展

1.阅读《牡丹亭·游园》选段。

[1] [2]  下一页


Tag:高四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四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四册语文教案
》《怎一个“闹”字了得!——《闺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