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人生的境界》教案5» 正文

《人生的境界》教案5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五册语文教案   阅读:68284

概要:教学设想: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并深入探究文中含蕴丰富的语句的含义。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教学重点: 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教学难点 : 对文中蕴含哲理性的语言的探究。 本篇课文属于学术随笔,学术味较重,但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课文的题目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因此在教学上要采用深文浅教,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并且又不拘泥于课文,把思考和讨论延伸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现实问题上去。 教学方法: 1、采取教师设计思考题和训练题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其对课文的理解。 2、采用讨论、质疑、探究、交流的方法,开拓思路。 3、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

《人生的境界》教案5,标签: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教学设想: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2.认真理解并深入探究文中含蕴丰富的语句的含义。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教学重点:  
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教学难点 : 
对文中蕴含哲理性的语言的探究。  

        本篇课文属于学术随笔,学术味较重,但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课文的题目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因此在教学上要采用深文浅教,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并且又不拘泥于课文,把思考和讨论延伸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现实问题上去。  
教学方法: 
 1、采取教师设计思考题和训练题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其对课文的理解。  
 2、采用讨论、质疑、探究、交流的方法,开拓思路。  
 3、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增加课堂容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语(课件演示): 
        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这就是一个山区放羊娃的人生!这也使我们感到治贫首先要治愚,理念(觉解程度)对于一个人的人生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啊!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到《人生的境界》中看看哲学家对人生的看法。 
二、作者介绍(课件演示冯友兰先生头像等):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肯定了传统儒家的价值。40年代写《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建国后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采取小组讨论和全班共同研究的方法 ):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以及相关重要的句子。  
师生互动,讨论归纳: 本文的标题是“人生的境界”,其实它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如果循着它去找主旨句,并以此为标准来划分段落结构,就会走入误区。其实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讲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因此全文的主旨句应是;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切分全文的段落层次,进而找出每个层次的关键句子。  
⑴第2—7自然段主要谈人生的四种境界,关键句子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⑵第8一12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人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关键句就是:中国的圣人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人世而又出世的。 
3、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四境界的内涵 。 
点拨:作者所说的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分为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和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他与宇宙同一)。 
4、归纳总结,形成整体性板书:(课件演示 ) 
            人生境界                                                          哲学任务 
                   天地境界               宇宙意义             圣人     教人了解宇宙 
       觉        道德境界               社会意义             贤人     授人道德原理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五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五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五册语文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案5》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