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学习小序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注释:丛莽:树丛草莽。莽,密生的草。虑:估计,担心。得:能。得诗:作诗。旋:不久。诗前小序,交待了什么?──交待写作背景及缘由。判断:小序是当时写的,还是后来补写的?──“旋围解”说明是补写的。学习第一章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注释:意如何:想什么。 泉台:阴间。旧部:过去的部下,指牺牲的同志们代部队。阎罗:借指反动势力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面对死亡,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哪是实写,哪是虚写?──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 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不可。“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杀”太一般化了,且褒贬不分。这样好的诗,要大声朗读、背诵学习第二章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注释:南国:南方烽烟:战争,战火正:恰好国门:城门。诸君: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梅岭三章》教学设计4,标签: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学习小序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注释:
丛莽:树丛草莽。莽,密生的草。
虑:估计,担心。
得:能。
得诗:作诗。
旋:不久。
诗前小序,交待了什么?──交待写作背景及缘由。
判断:小序是当时写的,还是后来补写的?──“旋围解”说明是补写的。
学习第一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注释:
意如何:想什么。
泉台: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指牺牲的同志们代部队。
阎罗:借指反动势力
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面对死亡,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
哪是实写,哪是虚写?──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
“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 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不可。“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杀”太一般化了,且褒贬不分。
这样好的诗,要大声朗读、背诵
学习第二章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注释:
南国:南方
烽烟:战争,战火
正:恰好
国门:城门。
“此头须向国门悬”出处: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抉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在本诗中表现什么?──死不瞑目,要亲眼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表现革命必胜的信心。
“南国烽烟正十年”指哪十年?──1927~1936。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且又有民族特色的诗句是──
大声朗读、背诵
学习第三章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注释:
血雨腥风:借喻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应有涯:应该结束了。
取义成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表示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典故:取义成仁
1. 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杀身成仁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血雨腥风”呼应前文什么内容?──呼应前两章“百战多”和“南国烽烟正十年”。
“人间遍种自由花”是什么意思?──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表示决心献身革命事业,预言敌人必然失败,人民自由幸福必然实现。
大声朗读、背诵
归纳练习
下边的词语,原来是什么意思?在这首诗中指代什么?属于什么修辞方法?
旌旗:原是古代旗帜的通称,这首诗里指代军队。
阎罗:是传说中阴间的最高统治者,这里代蒋介石。
烽烟: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战争。
这三首诗抒发感情各有侧重,试指出各自的侧重点。
1. 面对死亡,回顾创业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革命。
2. 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作为对自己的祭奠。
3. 表示甘为正义牺牲,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社会理想必将实现。
指出这三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
《梅岭三章》中显示的为民族解放、为理想和自由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在古今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裴多菲《自由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配乐朗读
配英雄交响曲
上一篇:《春夜喜雨》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