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7 孔孟论学习一、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基本道理。2.比较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3.识记古汉语词句的有关知识。二、教学重点难点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三、教学时数3课时。四、预习要求1.诵读并抄写课文的前面七节(即《论语·学而》、《论语·为政》(三节)、《论语·公冶长》《论语·雍也》《论语·述而》。2.参照注释,口译这七节课文。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检查诵读(1—7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7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二)导入课文学习第一节:《论语·学而》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解释:而(而且)习(温习)说(通“悦”,高兴)4.请学生交流本节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读书妙悟”教案合集,标签: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7 孔孟论学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基本道理。
2.比较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
3.识记古汉语词句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时数
3课时。
四、预习要求
1.诵读并抄写课文的前面七节(即《论语·学而》、《论语·为政》(三节)、《论语·公冶长》《论语·雍也》《论语·述而》。
2.参照注释,口译这七节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1—7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7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导入课文
学习第一节:《论语·学而》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而(而且)习(温习)说(通“悦”,高兴)
4.请学生交流本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学习第二、三、四节:《论语·为政》(三节)
5.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6.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7.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 而(从而)为(成为)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
知(在“是知也”中属于通假字,通“智”。)
8.请学生分别交流这三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9.小结
[内容要点]
①《论语·学而》:孔子的观点,在学习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一种快乐,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
②《论语·为政》(一):在学习中,温习旧的,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旧的就转化为新的了。这就产生了发现的乐趣,而且,按照孔子的意见还可以成为老师。
③《论语·为政》(二):这一则强调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④《论语·为政》(三):能够把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分清,并承认自己所不知道,是一种智慧。这不仅是学习,也是处世的一种智慧。
以上四则讲的是自己学习的道理。
(三)背诵课文
当堂背下以上四则课文。
(四)学习探究(5—7节)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敏(聪敏灵活)耻(羞耻,意动用法,以……为羞耻)好(在“好之者”中,爱好)隅(角落)
4.请学生交流5、6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也可以按以下问题思考:1.“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2.“乐之”为什么比“好之”更值得肯定?教师说说7节的经验体会。
5.小结
[内容要点]
①《论语·公冶长》:学习中要克服世俗的羞耻感。“敏”与“好学”是并列关系,说明具有良好的学习素质。
②《论语·雍也》:善于在自己的学习中培养学习的乐趣。乐于学习,就会在学习中拥有无限的乐趣。
③《论语·述而》:一般而言,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但必须是自己认真思考。“不复”是促使他去思考。
(五)背诵以上三节课文。
(六)布置作业。
1.巩固1—7节的背诵。
2.诵读并抄写8—10节。
3.参照注释,口译这三节课文。
4.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和预习。
1.检查1—7节课文的背诵。
2.检查诵读(8—10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3.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8—10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4.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5.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学习《说苑》和《孔子集语·子贡第二》
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二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孰(谁、哪一个)居(居住,生活在一起)期(相约、会面)
4.请学生分别就这二节内容所说的道理交流经验或体会。
5.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