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隆中对》导学案三春中学九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 执笔:赵修玉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2、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3、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学习重点: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难点:1、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 2、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学习时间:3课时 第一、二课时一、预习导学: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陈寿,字 , 朝人, 家。诸葛亮,字 ,曾隐居隆中,后做 丞相。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3、给加点字注音 好 为《梁父吟》
《隆中对》导学案2,标签: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隆中对》导学案
三春中学九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 执笔:赵修玉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3、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学习重点:
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难点:
1、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 2、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学习时间:3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预习导学:
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陈寿,字 , 朝人, 家。诸葛亮,字 ,曾隐居隆中,后做 丞相。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3、给加点字注音
好 为《梁父吟》 遂 诣 亮 屏 人 倾 颓 度 德 量 力 信 大 义
猖 獗 吴 会 殆 存恤 民殷国富 帝室之胄 诸 戎 箪食壶浆 乐毅 汉沔
二、自主学习:
(一)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依旧夕阳依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天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通假字的音、形、义。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 ”意思是 )
自董卓已来已,(已,通“ ”)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齐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躬 陇亩 好 每 时 莫之许 友善 信然
2、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屯 器 谓……曰 与俱来 就见 屈致 枉驾 顾
3、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由是 遂 诣 凡 乃见 因 屏 汉室 倾颓 窃命 孤 度德量力 信 用 猖獗 已 计 安
4、请学生翻译第4段到完,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已来 不可胜数 众寡 非临…,抑亦 谋 挟令 诸侯 争锋 国险而民附 援 囹 利 尽 此用武之国 殆 资 险塞天府之土 因 暗弱 殷 存恤 胃 信义 著 总揽 岩阻 戎 夷越 修政理 身 箪食壶浆 诚如是 日
上一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导学案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