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社戏》《桃花源记》《桃源与沅州》教案+练习» 正文

《社戏》《桃花源记》《桃源与沅州》教案+练习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81

概要:③ 4. 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5.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6. 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题答案】一、1. ①a月光不明b不清楚,模糊②a奔腾跳跃b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2. ①A ②C ③D ④A3. ①“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②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③“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④因为在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4. B5. 陶渊明 东晋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①感到

《社戏》《桃花源记》《桃源与沅州》教案+练习,标签: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4. 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5.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6. 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题答案】

一、1. ①a月光不明b不清楚,模糊②a奔腾跳跃b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

2. ①A ②C ③D ④A

3. ①“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②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③“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④因为在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4. B

5. 陶渊明  东晋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①感到诧异  ②详细  ③走尽  ④计划  ⑤到、谒见  ⑥实现 

7. ①古:妻子儿女  今:妻子;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无出路的境地  ②古:交错连通  今: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  ③古:更不必说  今:表条件的连词

二、(一)①宛转 悠扬 沉静 弥散    ②动词 形容词 副词 连词 介词 名词 助词 动词

③D        ④A似乎听到歌吹了B.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 C.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⑤急切 陶醉 惊讶 惊喜            ⑥C       

⑦a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b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c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d(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⑧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⑨B

⑩表现了“我”对江南水乡美景的热爱,天真烂漫的童趣和看社戏愿望实现后的喜悦。

(二)1. (1)类(2)全,都 (3)邀请

2. 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②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③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 ①豁然开朗②鸡犬相闻  ③怡然自乐

4. C

5. 活动、穿戴、心情

6. 着重写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环境,由此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上一页  [1] [2] [3] [4] [5] 


Tag: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北师大版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社戏》《桃花源记》《桃源与沅州》教案+练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