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原毁》学案4

[02-27 12:26:3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阅读:68195

概要:(7)就其如舜者(追求,仿效)(8)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代词,他)(9)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弊病,缺点)(10)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擅长)(11)一善易修也(学习,求进步)(12)一艺易能也(学会,掌握)(13)其责人也详(详尽、全面)(14)其待己也廉(少)(15)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来,表目的的连词)(16)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太、甚,表程度的副词)(17)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称赞)(18)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功用,本领)(19)举其一不计其十(考虑)(20)究其旧不图其新(考虑)(21)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名誉、声望)(22)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称做,叫做)(23)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党与,朋友)(24)是故事修而谤兴,(治理)(25)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留心、牢记)(26)其国家可几而理欤(治,平定)4.通假字(1)强者必说于言(“说”通“悦”。高兴) 5.一词多义(1)乃①而我乃不能是(竟然,却)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③艋冲斗舰乃以千数(乃至)④家祭毋忘告乃翁(代词,你的)⑤何其相似乃尔(“乃尔

《原毁》学案4,标签: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7)就其如舜者(追求,仿效)

(8)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代词,他)

(9)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弊病,缺点)

(10)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擅长)

(11)一善易修也(学习,求进步)

(12)一艺易能也(学会,掌握)

(13)其责人也详(详尽、全面)

(14)其待己也廉(少)

(15)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来,表目的的连词)

(16)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太、甚,表程度的副词)

(17)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称赞)

(18)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功用,本领)

(19)举其一不计其十(考虑)

(20)究其旧不图其新(考虑)

(21)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名誉、声望)

(22)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称做,叫做)

(23)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党与,朋友)

(24)是故事修而谤兴,(治理)

(25)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留心、牢记)

(26)其国家可几而理欤(治,平定)

4.通假字

(1)强者必说于言(“说”通“悦”。高兴)

 5.一词多义

(1)乃①而我乃不能是(竟然,却)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③艋冲斗舰乃以千数(乃至)④家祭毋忘告乃翁(代词,你的)⑤何其相似乃尔(“乃尔”连用,相当于“这样”)

(2)修:①又重之以修能(美好)②修守战之具(整治、修理)③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长)④一善易修也(学习,求进步)⑤是故事修而谤兴(成功)

(3故:①是故事修而谤兴(原因、缘故)②知是故人来(旧的、老的)③中原遂多故(事,事故)④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故意)

(4)闻:①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名望)②项羽卒闻汉军楚歌(听见)③博闻强识(见闻、知识)④扫后更闻香(用鼻子嗅)

6.词类活用

(1)形容词有做名词:①己未有善(善:优点);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①彼虽善是(善:擅长于);②而望名誉之光(光:光大)

(3)名词活用为状语

①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外:对外;内:对内)

7.古今异义

(1)求其所以为舜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是足为艺人也(古义:有技能的人;今义:戏曲、曲艺、杂技等演员;也指某些手工艺工人)

(3)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古义:虽然如此;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8.特殊句式

(1)介宾短语后置句:又尝语于众曰(于众语)

(2)判断句

①舜,大圣人也(判断句的标志:……也)

②某良士(某人是个贤良的人)

③彼,人也;予,人也。(判断句的标志:……也)

④周公,大圣人也(判断句的标志:……也)

(3)定语后置句

闻古之人有舜者(“有舜者”做“古之人”的定语:古代有个叫做舜的人)

【问题导读】

1.请简要概括《原毁》各段落的内容。

★参考答案:四个部分。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

2.《原毁》的主旨是什么?

★参考答案:本文探寻在士大夫中间产生毁谤的根源,谴责了“今之君子”习于毁谤的恶劣风气,目的在于想扭转这股歪风,有助于国家的治理。

3.文中所举两次“语于众”的例子旨在说明什么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危害)是什么?

★参考答案:当你称赞或批评一个人时,人们不是以这一称赞或批评的正确与否作出反应,而是按照与某一个人的关系而定。应者(要好的人、无利害冲突的人、畏惧他的人)不应者表演不一样。由此形成恶劣的社会风气——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课堂·内外

【句段赏析】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译文】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就都愿意做好事。

【赏析】这句话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古代君子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引发的结果。先从“古之君子”谈起,远远写来,却又处处暗扣“毁”不兴的缘由。也暗含了追慕先贤、复兴儒学的意思在内。

(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文】尽管如此,这样做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怠惰和忌妒啊。怠惰的人不能自我修养,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身。

【赏析】这是本文中心论点之所在。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毁”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人性中丑陋的东西使然。“怠”是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忌”是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怠”、“忌”二字画尽了天下多少庸人、小人的嘴脸!

【合作交流】

1.本文的中心论文是在第三段,那么,教学设计>文章为什么要从“古之君子”说起,它与中心论点又有什么内在关联?

★参考答案:“今之君子则不然”仍未涉及“毁”,但在对他们言论的描摹上,字字句句扣在“原毁”的轨迹上。前两段准备好了箭与靶,第三段水到渠成,引矢破的,点明了“毁”字。先提出中心论点,“毁”根源在于“怠”与“忌”,又从众人对“良士”“非良士”的反映来透视世风,证明当时毁风猖獗。

2.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行为后果会是什么?

 ★参考答案:对人求全——压制人才;责己太宽——骄横自是。长此以往必将败坏社会风气。

3.韩愈把变革社会风气的希望寄托在“将有作于上者”身上,你怎样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原毁》学案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