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原毁》吟诵·赏析晚 春唐 韩愈 草树①知春不久归②,百般红紫斗③芳菲④。杨花⑤榆荚⑥无才思⑦,惟解⑧漫天⑨作雪⑩飞。【注释】①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②久归:谓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或过完了。③斗:竞胜,比赛。“斗”的内容指斗艳(红紫)争芳(芳菲)。④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⑤杨花:柳絮,杨柳树之花,呈絮状,很轻,落时随风飘飞。⑥榆荚: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⑦才思:才情,文思。无才思: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此指杨花榆荚不象百花那样鲜艳美丽。引申指一些人不懂事,不知道惜时。⑧惟解:只知道。⑨漫天:遍布空中。⑩作雪:装作雪,装雪的模样。【赏析】 本诗一作《游城南晚春》。“城南”指长安城南韦曲、杜曲一带。由诗题可知诗中所写乃郊游即目所见。作者作此诗时,已年近半百,见晚春景物而别有会心,寄慨遥深,自在情理之中。 本诗以两幅形象化的画面描绘“晚春”景物,极有艺术感染力。草树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柳絮榆荚不甘寂寞,化作洁白的雪片随风飘飞 “草树”因为“知春不久归”,想要留住这即将逝去的春天,才如此多情,妩
《原毁》学案4,标签: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原毁》
吟诵·赏析
晚 春
唐 韩愈
草树①知春不久归②,百般红紫斗③芳菲④。杨花⑤榆荚⑥无才思⑦,惟解⑧漫天⑨作雪⑩飞。
【注释】
①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②久归:谓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或过完了。
③斗:竞胜,比赛。“斗”的内容指斗艳(红紫)争芳(芳菲)。
④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⑤杨花:柳絮,杨柳树之花,呈絮状,很轻,落时随风飘飞。
⑥榆荚: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
⑦才思:才情,文思。无才思: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此指杨花榆荚不象百花那样鲜艳美丽。引申指一些人不懂事,不知道惜时。
⑧惟解:只知道。
⑨漫天:遍布空中。
⑩作雪:装作雪,装雪的模样。
【赏析】
本诗一作《游城南晚春》。“城南”指长安城南韦曲、杜曲一带。由诗题可知诗中所写乃郊游即目所见。作者作此诗时,已年近半百,见晚春景物而别有会心,寄慨遥深,自在情理之中。
本诗以两幅形象化的画面描绘“晚春”景物,极有艺术感染力。草树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柳絮榆荚不甘寂寞,化作洁白的雪片随风飘飞 “草树”因为“知春不久归”,想要留住这即将逝去的春天,才如此多情,妩媚迷人;“杨花榆荚”自知“无才思”,缺少色泽香味,不能与鲜艳美丽的百花相比,但依然化作洁白的雪片漫天飞舞。她们不藏拙,不畏讥,愿作“红紫”缤纷的晚春图生动的陪衬。诗人如此这般精细揣摩出“草树”与“杨花榆荚”敏感鲜活的心灵,乃是其内心自有万千情思,无限感慨。诗中绘景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缘景而生的感慨炽热而浓烈,因此,这首自勉兼励人的诗作更具有催人奋进的强劲力量。
预习·导引
【走近文本】
1.背景链接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争。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形,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及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
2.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
【咬文嚼字】
1.识记字音
不怠(dài) 懼其人(jù)
谤兴(bàng) 懦者(nuò)
重要(zhònɡ) 与会者(yù)
几何 (jǐ) 勉强(qiǎng)
2.识别字形
濡:相濡以沫 怠:懈怠
儒:儒雅 骀:骀荡
孺:孺子牛 怡:怡然
谤:怨谤 懼:惊懼
榜:榜样 矍:矍铄
傍:傍晚 攫:攫取
3.理解词义
(1)
(2)其待人也轻以约(宽容)(简少)
(3)重以周,故不怠(怠惰)
(4)求其所以为舜者(寻求)
(5)而我乃不能是(却)(这样)
(6)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而,连词,表修饰)
上一篇:《原毁》导学案5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