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论语》《孟子》选读《学问之道》导学案(四课时)» 正文

《学问之道》导学案(四课时)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论语》《孟子》选读   阅读:68139

概要: 2、 4、 5、 8、 【4】总结:2、4、5、8章阐述了儒家“为己之学”的内涵之二:“学”的内容是做人,是修身,是完善人格。所以,孔孟最高的教育目标是塑造君子型的理想人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他们教育思想的立足点是“人”。四、积累名句 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④当仁,不让于师。五、拓展探究: 子夏是孔子门下成就突出的弟子之一,他曾说过以下的话,请阅读理解后概括他关于“学”的观点。(见教材55页) 【译文】①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掌握道。” ②子夏说:一个人,能用尊敬贤能的人,来替代爱好美色的心,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事君主时贡献心智不余其力,和朋友交往,能做到诚信不欺,这样的人,纵使他谦虚地说没有读过书,我也必定肯定他很有学问。③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概括你所理解的子夏关于“学”的观点: 六、巩固练习: 翻译下面的句子,指出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1、必先苦其

《学问之道》导学案(四课时),标签:《论语》《孟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2、

 4、

 

5、

 

8、

【4】总结:2、4、5、8章阐述了儒家“为己之学”的内涵之二:“学”的内容是做人,是修身,是完善人格。所以,孔孟最高的教育目标是塑造君子型的理想人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他们教育思想的立足点是“人”。

四、积累名句

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④当仁,不让于师。

五、拓展探究:  子夏是孔子门下成就突出的弟子之一,他曾说过以下的话,请阅读理解后概括他关于“学”的观点。(见教材55页)

【译文】①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掌握道。” ②子夏说:一个人,能用尊敬贤能的人,来替代爱好美色的心,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事君主时贡献心智不余其力,和朋友交往,能做到诚信不欺,这样的人,纵使他谦虚地说没有读过书,我也必定肯定他很有学问。③子夏说:“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概括你所理解的子夏关于“学”的观点:

 

六、巩固练习:

翻译下面的句子,指出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

 

5、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读《论语》心得:学生中常有这样的说法:既然大学毕业后国家也不包分配,那么,考大学又有什么用呢?学不学无所谓的。抱此目的而学的人,以学习为考大学的工具,以考大学为工作之凭借——这种把学习作为一个跳板,而没把学习当作工作、生活之必备的学习,纵然学了,对工作、对生活又能有多大的帮助呢?

由此,引出了一个话题: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婴儿时,我们吃奶,慢慢的,开始学吃

饭;我们学爬,我们学走,我们学跑;我们跟父母相处,跟亲人相处,并且学着跟别人相

 

处;我们学着了解自己,学着了解别人,学着了解家庭,学着了解社会……这一切,都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其中有些或许有人教育指点,而更多的来自本能或我们自身生存的需要,但勿庸置疑的是,我们学习,纯粹是自觉自愿并以此为乐的,是为了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生存,并争取使自己生存的更好。

   那么,作为“学习”的一部分,学知识、学技能,其目的自然也是为了生存——这里的生存,既包括个人的存活,也包括家族、种族乃至国家以至全人类生生不息。既如此,我们学习的目的就应该定位于生命、生活、做人这个大主题上,而不应该定位于其间的过渡、转折上,否则,我们的学习就是短视的,就是舍本求末的。关于这个问题,古人做了精辟的概括:“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这是古人论述之精华,“为己”即荀子所说的“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劝学》),属于为“修身”而学,借学习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具备为社会服务的才能,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所用。“为人”即“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是为迎合别人乃至社会的需要而学,以期通过学习,取得步入社会的通行证。“为己”与“为人”,其服务社会的方式虽貌似相同,但其出发点、方法、效果却迥异。“为己”者出于自己的爱好或责任,其学习自觉、自愿,且“学而时习”,能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而毫不倦怠,其效果扎扎实实,没有半点虚假。“为人”者,其学习目标明确,即为达到某一效果而学,因此,学习时瞄准这一目标,与之有关的就学,无关的就不学,而不管它是否适用于个人发展的需要及是否适用于社会;抱此目的而学习者,因为出于外惑而非本意,属不得已而为之者,故力行者寡而投机钻营者多。其结果也迥异:“为己”者因欲成身以待时而用,因此只要对自己有用便统统拿来,所学广而所钻深,成材者多出于此;因其以学知识为目的,而知识又浩如烟海、高深莫测,故终身进取而无止息之时。“为人”者因有固定目标,但目标本身并非恒定,变动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学习时用心旁骛,受外界变化之影响较大,常有手忙脚乱、方寸不定之嫌;而一旦目标有变则失落之感顿生,一旦目标无法实现,则人生渺茫之慨顿发,所学也因骤然无用而功用从此消失殆尽,“读书无用论”便应势而生。

   不难看出,我们以考学校或找工作为目的的学习属“为人”之范畴,而近年来教育所衍生的种种困惑也有了谜底: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理轻文、主副课区分、厌学辍等均由此急功近利之目的所致。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要想纠正当今教育的种种偏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学习目的定位于“为己”而不能定位于“为人”,并且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这是因为,“为己”则一切知识均属学习之范围,“为人”则你需什么我就学什么,不需则不学。“为己”以不变而应万变,为智者所择,而终为智者;“为人”则以一变而应一变,三变则不暇,何能应万变?故为愚者所择,而终为愚者。“为己”而学者,需要学什么,自己最清楚,只要是自己不懂的均属学习之范围,故日有所进,时有所获,而学习之乐也无穷,故乐学;他能以乐观的态度迎接一切挑战,因此,学的时候轻松愉快,即使别人看到很苦他也觉得很甜。“为人”而学者,该学习什么,自己也不太清楚,学习的主动权纯粹掌握在别人手中,故不知所学,终日懵懂,而学习之苦遍尝,每时每刻都以此为负担,只能凭毅力来苦学,故厌学;而学的时候殚精竭虑,即使不苦不累也觉得索然寡味,有所收获也会因为是否有用而觉得惴惴不安。“为己”者,以考试作为衡量所学的手段,成绩的优劣只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考时坦然、愉悦;“为人”者,以考试作为成败的关键,优则成,其学为敲门之砖,门开则弃,劣则败,其砖无法敲开门,为无用之物,自当弃之,故考时忧惧、悲戚,而无论成败,学习多到此为止。

   有一句哲理性很强的话:人对了,世界也就对了。学习目的之定位,就是使学生“世界”“对

了”之根本,关乎素质教育之成败,涉及终身学习之大计,不可不明辨而慎择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论语》《孟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论语》《孟子》选读
》《《学问之道》导学案(四课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