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小说欣赏《人间词话》教案(人教版选修)» 正文

《人间词话》教案(人教版选修)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小说欣赏   阅读:68737

概要: 三种境界的诠释,可以说,王国维“断章”断得准,“取义”取得巧,“牵强”牵得好,“附会”附得妙。 那么作为一部美学论著,它为我们昭示了那些理念,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三、品评《人间词话》,了解王国维主要美学观点 1、境界的含义 标举境界说,认为前人之兴趣神韵说,“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1】这是总论,对五代北宋的词评价很高,其标准即有境界。词以境界为最高审美标准。那么,什么是境界呢? 王国维所标举的“境界”乃是指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情境交融的艺术形象。侧重于从作者的感受、作品的表现的角度上来强调“真感情、真景物”。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6】 境不仅指景物,也是心的感情,景与情构成文学的两个基本原素,而这两者又是互相联系的,这是客观与主观对立统一的关系。《人间词话》中所标举的“境界”,其含义应该乃是说,凡作者能把自己所感知之“境界”,在作品中作鲜明真切的表现,使读者也可

《人间词话》教案(人教版选修),标签:中国小说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三种境界的诠释,可以说,王国维“断章”断得准,“取义”取得巧,“牵强”牵得好,“附会”附得妙。   

那么作为一部美学论著,它为我们昭示了那些理念,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第三、品评《人间词话》,了解王国维主要美学观点   

1、境界的含义   

标举境界说,认为前人之兴趣神韵说,“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1】这是总论,对五代北宋的词评价很高,其标准即有境界。词以境界为最高审美标准。那么,什么是境界呢?   

王国维所标举的“境界”乃是指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情境交融的艺术形象。侧重于从作者的感受、作品的表现的角度上来强调“真感情、真景物”。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6】 境不仅指景物,也是心的感情,景与情构成文学的两个基本原素,而这两者又是互相联系的,这是客观与主观对立统一的关系。《人间词话》中所标举的“境界”,其含义应该乃是说,凡作者能把自己所感知之“境界”,在作品中作鲜明真切的表现,使读者也可以同样得到鲜明真切之感受者,如此才是“有境界”的作品。 “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戏曲史》)“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56】大家能够“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王氏是这样解释的:“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着,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像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伊人远隔,天气之凉比不上相思之苦,秋风起时偏登楼,欲言无语更无人听,一切的一切在无可奈何之中变得难以承受。这种用真感情写的真境界,不仅得到了王国维的赞赏,也获得了历经千年万年的力量,流传至今。【24】   

最高的境界是能反映物景以及人生(感情)的本质,而且,景情互相融合,达到浑为一体,这是最高的境界。他举了元朝马致远的《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评价为“纯是天籁”,又评为“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63】这首散曲前3句18个字综合了9种事物,勾画出秋天萧瑟凄凉的傍晚景象,烘托出一个远离家乡的旅行者来。马致远的写作技巧是极高明的,真达到了“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的境界。   

【小结】境界——诗人生活与生活、理想与现实,情与景,意与辞,明朗自然与含蓄凝练等或主或从,相辅相成,或相对相成诸因素得和谐统一。   

   

2、境界之“大”与“小”    

   “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8】优美和壮美,只是审美的不同取向而已,它们之间不应该存在价值的判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宝帘闲挂小银钩”(恬静悠闲,轻婉蕴藉,变摇曳为稳定,化动态为静态,含蓄,饶有余味)所描述的意境,并非不如“落日照大旗,风鸣马萧萧”、“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境界啊。   

炼字对境界的表达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红杏指头春意闹”的“闹”字,使意象生趣盎然,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才智啊。他评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评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为“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又承晁补之之意评欧阳修“绿杨楼外出秋千”为“只一‘出’字,便后人不能道”,等等。常人看枝头红杏、云月花影和绿杨秋千,或无动于衷,或有感而不能写,或能写而归于平常,此皆为不具诗人之眼所致。大诗人的过人之处在于心境空明澄净,故如稍纵即逝的“须臾之物”如“闹”如“弄”如“出”者,皆能烛照无遗,又以生花妙笔写之。   

大境界:阳刚之美,给人以伟大、壮阔、雄浑得感觉,西方美学称之为崇高。小境界——阴柔之美,予人以细腻、优美、柔和,西方美学称之为秀美。   

   

3、“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3】   

王国维还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写实之分,又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所之由分。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就像冯延巳的《醉花间》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够感动别人的永远是对真实的升华,而不是纯粹的虚构与写实。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有我之境”的要点在于“以我观物”,即从自我感情出发,对客体进行加工整理,一切外物都成为内在感情的表象,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也就是说,花儿含悲不语,反映了词中女子难言的苦痛;乱红飞过秋千,烘托了女子终鲜同情之侣,怅然若失的神态,而情思之缈远,意境之深远,犹令人神往;花自飞落,人自寂寞),“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充满了诗人自我的感情色彩,刻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使人感到其中犹诗人的自我在,在情与景的结合上是极其自然的)。   

有我之境——情感浓烈激越,并采取直接渲染,明白表现于景物之上,甚至使景物人格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明显,抒情性极强。   

“无我之境”的要点则在于“以物观物”,强调客体存在的真实性,主体意识被客体化,如“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两谐,淡雅恬适,一种深沉的宇宙意识或生命情调蕴含其中。陶对现实的绝望,他“大济于苍生”理想的破灭,“复得返自然”的喜悦,高风亮节的人格魅力。很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味。)“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也是主观诗跟客观诗的区别所在。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较多。但对名家高手来说,他们可以得心应手的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选择运用。例如苏轼之词既有“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情景无限”这样自然优美的无我之境,也有“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样壮美的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抒情主人公的感情色彩被融化在自然景物之中,以隐蔽的姿态出现,以景为主,大体是景语,是写景诗、山水诗、田园诗的境界,天然浑成,然一切景语皆情语。(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有情语。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总之,无我之境的情,清淡悠远,表现方法是景在眼前而情隐于内,表面看来是写景写事,实则句句是情,物我不分,物我两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小说欣赏
》《《人间词话》教案(人教版选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