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设计3» 正文

人教版高二选修《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设计3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252

概要:【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一、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二、解题: 1、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关于小姑山和彭浪矶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比较浪漫的说法

人教版高二选修《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设计3,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一、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二、解题:  1、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关于小姑山和彭浪矶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比较浪漫的说法: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亦名“彭郎矶”。          

2、大孤山: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三、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 B、葭苇(jiā ) C、潦缩(liáo ) D、岸如赪(chēng )

2、下列各项注解有误的一项是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丽的事物,这里指英俊的女子。

B、杰然特起:嵬巍宏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贩子莫漫狂。贩子: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大无边。

3、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东坡师长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4、解释下列词的意义和用法

A、然(1)杰然特起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3)实不然也  (4)碧峰巉然孤起

B、 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之(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D、而(1)突兀而已    (2)徙倚久之而归  (3)岸土赤而壁立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而母立于兹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晚泊沙夹  (2)岸土赤而壁立   (3)掠江东南去  (4)上干云霄

6、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3)方立山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行拟小姑之俊美,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6)江水污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7)南江则极清澄,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参考答案  1、C 2、C 3、B4、然(……的样子;但是;这样;……的样子)以(用;用;用;并且;由于)之(的;它;语音助词,无义;无义;这)而(结束;表顺接;表并列;表转折;你、你的)5、(1)晚:名作状(2)壁:象墙壁一样,名作状(3)东南:向东南边,名作状(4)上:向上,名作状

  6、翻译  (1)又有一块巨石,与狼烟矶不相连。嵬巍宏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2)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葱翠的山峰高屹立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俊美,冬天,夏季,好天,雨天,姿态转变万千,确实是自然界景象最美好的地方。(3)刚到山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偏向飞去,特别壮观。(4)船过澎浪矶,纵然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5)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固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俊美,但是小孤山的左右,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方圆倒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异景呀!(6)(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污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清澄,过一个晚上能力喝。(7)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准绳分别过一样,不相混同。

四、文本探究

(一)分段探究

1、本段写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况有何作用?  

       烽火矶;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2、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矶怎样的特点?  高峻、怪奇等特点。  

3、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这种写法有何作用?

[1] [2] [3]  下一页


Tag: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教版高二选修《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设计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