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2» 正文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2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692

概要:汉乐府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句式:五言为主。汉代文人诗歌一直无所成就。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最著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一组抒情短诗。它并非成于一人一时,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抒发了处于动乱时代下层文人的伤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与汉乐府民歌长于叙事不同,《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有“五言之冠冕”的赞誉。(《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魏晋南北朝——1、 建安文学: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文人五言诗创作的繁荣时期。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曹操 、曹丕、曹植父子和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等建安七子。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或者称之为“汉魏风骨”。曹植在建安诗人中成就最为突出。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背景下面,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以“三曹”为核心,加上所谓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2,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汉乐府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句式:五言为主。

汉代文人诗歌一直无所成就。现存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最著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一组抒情短诗。它并非成于一人一时,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抒发了处于动乱时代下层文人的伤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与汉乐府民歌长于叙事不同,《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有“五言之冠冕”的赞誉。(《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

魏晋南北朝——

1、  建安文学: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文人五言诗创作的繁荣时期。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曹操 、曹丕、曹植父子和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等建安七子。

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或者称之为“汉魏风骨”。

曹植在建安诗人中成就最为突出。

汉末魏初,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背景下面,文人诗歌创作进入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以“三曹”为核心,加上所谓的“建安七子”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三曹”和“建安七子”的诗歌直接继承汉代乐府诗的传统,干预现实,感情炽烈,诗风质朴劲健,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成为后世诗人(特别是唐代诗人)学习的对象。

   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龟虽寿》、《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观沧海》等,都是较为成功的篇章。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别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但是流传最广的却是《七步诗》。“七子”中最有成就的作家是王粲,他的《七哀诗》、《登楼赋》等篇章,是建安文学中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杰作。

建安文学之后出现了正始文学,代表作家是阮籍、嵇康。

   2、正始文学: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当时司马氏掌权,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代表作家:阮籍、嵇康。阮籍、嵇康的作品,或沉郁艰深,或风调峻切,他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了五言古诗的发展。

3、两晋文学:

西晋:西晋太康时期诗歌繁荣,诗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但多数作品流于华采繁缛,唯左思的诗歌骨力遒劲,承传建安文学的精神。其《咏史》诗开启了咏史和咏怀结合的新路子。

东晋、刘宋两代,代表作家是陶渊明、谢灵运。

陶渊明的诗歌按内容可以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田园诗是他的独创。后人称之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

另一位大诗人谢灵运,则热衷于山水。他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

 东晋:东晋在玄学的影响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泛滥一时,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据说他是东晋大臣陶侃的曾孙,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做过彭泽县令一类小官。因其性情孤傲,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是俸禄),辞官归隐于家乡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以隐士终其生。他长期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民生活,其诗多写田园生活和隐居情趣。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陶渊明之后影响较大的诗人是谢灵运。谢灵运出身官僚世家,一生政治失意,寄情山水,开创了山水诗派。他善于雕琢字句,刻画入微,如“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石门岩上宿》)写秋景,“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游南亭》)写夏景,都是好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一句更为有名。他有好句,但缺完整的好诗,成就不如鲍照。 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民歌的新发展。

《木兰诗》叙事与抒情相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代表作《木兰诗》(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鲍照和谢朓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两个诗人。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

 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诗人谢眺的山水诗写得清新圆熟,与谢灵运世称“大小谢”。诗人鲍照出身寒微,擅长用七言古诗体来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他隔句押韵的七言歌行为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最有成就的是由南入北的作家庾信。他的诗赋集南北文学之大成,将南方精美圆熟的艺术技巧和北方刚健爽朗的精神融合,成为唐代诗风的先声。这一时期骈文统治着整个文坛,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芜城赋》、庾信《哀江南赋》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总的来说,南朝作家们对形式声律的追求,为唐代文学、尤其是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和成熟,作了充分的准备。

   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教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