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说课稿(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正文

《论语》选读说课稿(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先秦诸子选读   阅读:68246

概要:第9则写孔子对颜渊安贫乐道精神的赞扬,第13则是写孔子为颜渊之死而痛哭不已。这两则在内容上不难理解,但在写法上却有许多精妙之处,老师要做适当指导。 比如说第9则,在28个字中,“回也”重复了三次,“贤哉”重复两次,这充分表达出孔子对颜渊的赞美之情。其中“人不堪其忧”,是用反衬的方法,加倍赞叹颜渊这种“不改其乐”的可贵精神。 又比如说第13则,在26个字中,“恸”字出现了四次,足见孔子悲伤的程度。这段文字虽然很短,却写得非常曲折、非常沉重。颜渊去世,孔子哭得异常悲伤。弟子们实在看不下去,就劝他说,老师您哭得太伤心!没想到,他竟然反问说,我哀痛过度了吗?大家想想,一个人悲痛到这种程度,自己却不知,这是何等的悲痛!为弟子之死而悲痛到这种程度,可见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深。也许正是这样的感情,才博得弟子发自内心的爱戴。孔子对弟子的爱如此地深厚、如此地真挚,让我们深受感动,仰慕不已! 本课关键字词如下:重点字词是“夫子矢之”的“矢”字,“自牖握其手”的“牖”字,“人不堪其忧”的“堪”字。 三、第三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本课主要讲孔子的生存智慧。所选12则主要分为

《论语》选读说课稿(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第9则写孔子对颜渊安贫乐道精神的赞扬,第13则是写孔子为颜渊之死而痛哭不已。这两则在内容上不难理解,但在写法上却有许多精妙之处,老师要做适当指导。 

比如说第9则,在28个字中,“回也”重复了三次,“贤哉”重复两次,这充分表达出孔子对颜渊的赞美之情。其中“人不堪其忧”,是用反衬的方法,加倍赞叹颜渊这种“不改其乐”的可贵精神。 

又比如说第13则,在26个字中,“恸”字出现了四次,足见孔子悲伤的程度。这段文字虽然很短,却写得非常曲折、非常沉重。颜渊去世,孔子哭得异常悲伤。弟子们实在看不下去,就劝他说,老师您哭得太伤心!没想到,他竟然反问说,我哀痛过度了吗?大家想想,一个人悲痛到这种程度,自己却不知,这是何等的悲痛!为弟子之死而悲痛到这种程度,可见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深。也许正是这样的感情,才博得弟子发自内心的爱戴。孔子对弟子的爱如此地深厚、如此地真挚,让我们深受感动,仰慕不已! 

本课关键字词如下:重点字词是“夫子矢之”的“矢”字,“自牖握其手”的“牖”字,“人不堪其忧”的“堪”字。 

三、第三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本课主要讲孔子的生存智慧。所选12则主要分为五个方面:第1则、第2则讲如何对待无知,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聪明在于他能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第3、4、5则讲如何对待过错,孔子认为德行高尚的人要勇于正视错误,并且及时改正错误。第7则是说如何责己责人,孔子认为与人相处,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人们就不会怨恨你。第8则是说如何做事,孔子认为做事情不能贪求快捷,不能贪图小利。第9则、10则谈如何对待诚信的问题。这是教学的重点。 

下面重点说说关于“诚信”问题的教学。 

在第9则中,孔子说,对个人来说,诚信是处世之本。人不讲诚信,就失去了立身处世的根本。 

在第10则中,孔子认为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民无信不立”,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对于社会而言,诚信则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 

孔子非常重视诚信,但是孔子所说的诚信不是没有条件的,而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违背道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习题二所选的《史记·孔子世家》中关于孔子对待“诚信”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孔子所说“诚信”的原则,那就是讲诚信不能违背道义。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建议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第四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本课主要讲孔子的“仁”的含义。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对颜渊、子贡、樊迟、仲弓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同,教学中要结合具体选文加以归纳分析。主要学习第1则、第2则、第5则选文。 

第1则是写颜渊和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问答。理解的关键在于“克己复礼”四个字。什么是“克己复礼为仁”呢?孔子认为,克制自己,回复到礼的规定,就是仁。仁是内在的观念,礼是仁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这一点,学生可能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老师要及时加以指导。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但是礼却是社会所必须的。每个人都放任自己的本性而不立足于礼,社会就会混乱。所以,人只有克制自己,回复到礼,才能使社会变得有序和谐。 

第2则是写孔子回答仲弓的问仁。本则中,孔子从“敬”“恕”“忠”三个方面回答仲弓的问题。孔子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要从否定的方面说明仁意味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告诉人们不能干什么。 

第5则是写子贡和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问答。孔子提到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要从肯定的方面说明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告诉人们应该干什么。 

结合樊迟问仁,我们就可以对孔子的“仁”的含义做一下归纳:从自处的角度看,孔子所说的“仁”意味着克服一已之私,而遵循礼的规定。从处世的角度看,“仁”就是就是爱人,就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 

选文的第7、8、9则主要讲对待仁的态度。孔子及其弟子认为,志士仁人要把实现仁、成就仁当做人生最高的生存价值和精神目标来追求。内容不难,加以点拨即可。 

本课关键字词有:“克己复礼”的“克”字,“天下归仁”的“归”字,“请事斯语矣”的“事”字,“在家无怨”的“家”字,“济众”的“济”字,“尧舜其犹病诸”的“病”字,“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的“约”字。 

五、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本课主要讲孔子对“义”的坚守。其中富贵与道义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主要学习第1则、第3则、第4则。 

第1则选文是说对待富贵的态度。孔子认为只要合于道义,富贵就可以追求;不合于道义,富贵就不能追求。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他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谋利之上。孔子强调,君子忧道不忧贫,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是君子的最高追求,道的实行比谋取富贵财利更重要。 

 第3则选文是说快乐观和富贵观。学习这一则的关键是如何理解贫寒简单生活的快乐所在。孔子何以能达到贫而乐,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呢?关键在于孔子一生致力于“道”的追求。在孔子那里,感到快乐的不是贫寒、简单的生活,而是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实践道义。 

第4则选文说的是富贵与道义的关系。孔子认为对财富和显贵的追求,是人的本性。追求富贵或抛弃贫贱,都要符合道义。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仁德践行仁德。 

在第7则中,孔子提到一切都要依循道义。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但有一点,就是一切都要依循道义。孔子强调将“义”置于“富贵”之上,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这种影响的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各自了解的社会现象来谈感受。 

本课关键字词有:“富而可求也”的“而”字,“饭疏食饮水”的“饭”字和“水”字。 

六、第六节《有教无类》,主要内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学生课外自学。这里不说了。 

七、第七节《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 

本课主要讲孔子“学”这一概念的特殊意义。重点学习第4则、第6则、第7则、第11则选文。 

孔子以好学自许,选文第3则就说到这个问题。但是,他所说的“学”跟我们现在常说的不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论语》选读说课稿(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