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论语》导学案(第二课时)» 正文

《论语》导学案(第二课时)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390

概要:课题论语课型讲读课课时2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走入《论语》,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2、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3、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知识构建对下列特殊句式或固定短语的理解,同学们应注意发现规律总结规律。(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简析:“不亦……乎”是文言文中一种表反问的习惯句式。语气委婉,实际上是用反问的形式表示肯定。意思是“不是……吗”,“岂不是……吗”。其中“亦”字的含义较虚,一般不必译出。(2)可以为师矣。简析:这里的“可以”是两个词,“可”和“以”。可,可以,助动词;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为,做,当。全句直译就是“可以让这种人做老师了”。(3)何有于我哉。简析:这是个特殊语序的句子。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有”的宾语,前置。“何有”即“有何”。“于”,介词,对于。“于我”

《论语》导学案(第二课时),标签: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课题

论语

课型

讲读课

课时

2

1、引导学生走入《论语》,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3、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对下列特殊句式或固定短语的理解,同学们应注意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简析:“不亦……乎”是文言文中一种表反问的习惯句式。语气委婉,实际上是用反问的形式表示肯定。意思是“不是……吗”,“岂不是……吗”。其中“亦”字的含义较虚,一般不必译出。

(2)可以为师矣。

简析:这里的“可以”是两个词,“可”和“以”。可,可以,助动词;以,介词,后面省略宾语“之”。为,做,当。全句直译就是“可以让这种人做老师了”。

(3)何有于我哉。

简析:这是个特殊语序的句子。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有”的宾语,前置。“何有”即“有何”。“于”,介词,对于。“于我”这个介宾短语应是动词“有”的状语,因为宾语“何”提到动词谓语“有”前,所以“于我”“置于”“有”之后作补语。“何有于我哉”,即“于我有何哉”。直译是“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呢”。“哪一样我能有呢”是意译。意译语气委婉些,能表达出孔子的身份。

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1、解释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   

(2)人不而不(    )(   

(3)温知新(    )(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5)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    )(   

(6)见贤思焉,则不贤而内自也(    )(   

(7)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2、解释下面的一词多义。

 (1)之:默而识 )何以谓“文”也(    )择其善者而从(     )诲女知乎(    

 (2)可为师矣(    )何谓之“文”也(    )是谓之“文”也(     

3、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义:        今义: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古义: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论语》导学案(第二课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