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先秦诸子选读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有无相生》学案2» 正文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有无相生》学案2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先秦诸子选读   阅读:68575

概要: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有无相生》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并牢记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知识。过程与方法:(1) 对照注释,及参考译文,疏通文句,弄清楚文言实词的用法 (2) 诵读全文,整体感知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智慧的把握社会人生中一系列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老子处理人生问题的辩证法思想,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学习重点】 (1)掌握并牢记文言知识。(2)引导学生把握《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学法指导】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梳理老子思想。2、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理解老子老子的智慧。『课前自主学习案』一、通读全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二、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斯恶已 自矜者不长 其脆易泮 起于累土 音声相和三、归纳文言现象: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自见者不明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有无相生》学案2,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有无相生》导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掌握并牢记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1) 对照注释,及参考译文,疏通文句,弄清楚文言实词的用法  
                      (2) 诵读全文,整体感知老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智慧的把握社会人生中一系列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老子处理人生问题的辩证法思想,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学习重点】 (1)掌握并牢记文言知识。

(2)引导学生把握《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学法指导】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梳理老子思想。

2、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理解老子老子的智慧。

『课前自主学习案』

一、通读全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二、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已          自者不         其脆易           起于土         音声相

三、归纳文言现象: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自见者不明                            死而不亡者寿

其脆易泮                              起于累土

2、指出加线字的活用类型

无为,无事,无味                              图难于其,为大于其

夫轻诺必信                                        多

是以圣人犹之                                      其未易谋

常于几成而之                                      终如始

3、找出文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千里之行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课堂探究案】

1、把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摘录出来并翻译。

2、解读1、4、5、6则选文的含义。

3、第一则材料中老子的相对观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拓展探究】

运用所学,在生活中找出一些对立事物相互转化的例子(成语也可)。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有无相生》(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学习重点】 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案』

1、背诵并默写文中的名言警句

【课堂探究案】

1、选文谈到了哪些哲学思想及人生智慧;

 

2、老子的“无为”思想就是让人们什么都不做吗?

3、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选取老子中的一句或几句格言,谈自己的感受。

【知识链接】<<老子》中的成语

1、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道德经》第64章。原意思是说: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用以说明“第一步”对于“远行”的重要性。后来,人们引用这一成语,意在强调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头。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道德经》第33章。原意是说:知道(了解)别人的,叫做“智慧”;了解(知道)别人的叫做“高明”。后来,人们把“自知者明”演化成“自知之明”,用以指了解自己(多指缺点)了解透彻的能力(常与“有”“无”连用)

3、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出自老子《道德经》第13章。原来的意思是说:得宠和受辱都会使人情绪失常。因著名思想家荀子在《荣辱》中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后人便将“宠辱”演化为“荣辱”,并将“荣辱不惊”用来指胸怀坦荡、不计得失。

[1] [2] [3]  下一页


Tag: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有无相生》学案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