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 正文

孟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

[02-27 18:06:58]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先秦诸子选读   阅读:68270

概要:4.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谒见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旁人说:“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使人敬畏的表现。他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语,告诉;就,接近;卒,通“猝”,突然。]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我回答说:‘统一才会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我回答:‘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他又问:‘那有谁来归附他呢?’嗜,爱好;与,亲附。]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我回答说:‘天下的人没有谁不跟从他。大王懂得禾苗的情况吗?七、八月间(夏历五、六月间)长时间天旱,禾苗枯萎了。只要天上黑油油地涌起乌云,哗啦啦地下起大雨,禾苗便又蓬勃生长起来了。夫,那;槁,干枯;油然,云盛的样子;沛然,雨势大的样子;浡然,兴起的样子。]其如是,孰能御之?[国君如果能这样,又有谁能对抗得他了呢?御,阻挡。]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今各国的君主,却

孟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4.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谒见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旁人说:“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使人敬畏的表现。他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语,告诉;就,接近;卒,通“猝”,突然。]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我回答说:‘统一才会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我回答:‘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他又问:‘那有谁来归附他呢?’嗜,爱好;与,亲附。]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我回答说:‘天下的人没有谁不跟从他。大王懂得禾苗的情况吗?七、八月间(夏历五、六月间)长时间天旱,禾苗枯萎了。只要天上黑油油地涌起乌云,哗啦啦地下起大雨,禾苗便又蓬勃生长起来了。夫,那;槁,干枯;油然,云盛的样子;沛然,雨势大的样子;浡然,兴起的样子。]其如是,孰能御之?[国君如果能这样,又有谁能对抗得他了呢?御,阻挡。]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今各国的君主,却没有一个不是喜欢杀人的。人牧,国君。]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引领,伸长脖子。]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附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呢?’”]

(《孟子·梁惠王上》)

写作特色

1.论证手法灵活善变,迂回曲折、巧妙控制论辩方向,驱诱论敌就范。

例如孟子抓住梁襄王想要安定天下的强烈愿望这一契机,设套埋伏,一步步将梁襄王纳入自己的思想框架,而对方却浑然不觉,充分表现出他因势利导的语言艺术。

2.巧用比喻,妙设寓言,使枯燥理论具体、生动。

譬如孟子在游说梁襄王的时候,以旱雨作喻,说明实行暴政与推行仁政的不同结果,就特别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3.文辞方面富于铺陈扬厉,句式喜用排偶,笔锋咄咄逼人,文意酣畅淋漓。

如孟子与梁惠王谈到养民措施时就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句式连排,汪洋恣肆、酣畅淋漓,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养民的益处,让人无可争辩。

主旨探究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孟子用寓言的形式,层层说理、步步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政治形式,同时指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几则故事的一个共同的主旨就是告诫统治者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功近利,不要违背民心民意,实行仁政,保证百姓能够休养生息,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同时,这种观点一样适用于当今的社会,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对本文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


上一页  [1] [2] 


Tag: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孟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