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传记选读《徐霞客传》课文解读» 正文

传记选读《徐霞客传》课文解读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256

概要: 朱棣当上皇帝以后不久,就将首都迁至北京,南京成了“留都”。历史仿佛真的有着某种轮回,。谁能料到,过了二百多年以后,明朝又会再一次以南京为首都呢?那是在崇祯吊死北京,明朝正式灭亡后,南方的一批明臣又挑出了个皇室后裔朱由崧充当皇帝(即所谓弘光皇帝),在南京又支起了摊子,史称“南明”。但这个小朝廷只支撑了一年,公元1645年6月,清兵占领南京,这个小朝廷便宣告灭亡。这是一次真正的改朝换代,江山不只易姓,而且易族,由汉族的朱氏王朝,改易成满族的爱新觉罗氏。可这一次却没有那么多的人前赴后继为这个小朝廷殉难了,留在南京城中的大臣,绝大多数都选择了投降,其中包括礼部尚书钱谦益。 在明末清初的政治舞台上,钱谦益可是一个很有点影响的人物。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于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直到崇祯十七年明亡,在前后长达三十五年的时间内,三起三落,旋进旋退,全部任职时间加在一起也不过五六年左右,谈不上什么政绩。他的出名,是由于他出色的文才,被视为江左三大家之一;又因为他曾经参与了东林党人反对魏忠贤阉党的活动,还被视为士林领袖之一。 明亡后,他作为留在南方的大臣,参与了南明小朝

传记选读《徐霞客传》课文解读,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朱棣当上皇帝以后不久,就将首都迁至北京,南京成了“留都”。历史仿佛真的有着某种轮回,。谁能料到,过了二百多年以后,明朝又会再一次以南京为首都呢?那是在崇祯吊死北京,明朝正式灭亡后,南方的一批明臣又挑出了个皇室后裔朱由崧充当皇帝(即所谓弘光皇帝),在南京又支起了摊子,史称“南明”。但这个小朝廷只支撑了一年,公元1645年6月,清兵占领南京,这个小朝廷便宣告灭亡。这是一次真正的改朝换代,江山不只易姓,而且易族,由汉族的朱氏王朝,改易成满族的爱新觉罗氏。可这一次却没有那么多的人前赴后继为这个小朝廷殉难了,留在南京城中的大臣,绝大多数都选择了投降,其中包括礼部尚书钱谦益。

    在明末清初的政治舞台上,钱谦益可是一个很有点影响的人物。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于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直到崇祯十七年明亡,在前后长达三十五年的时间内,三起三落,旋进旋退,全部任职时间加在一起也不过五六年左右,谈不上什么政绩。他的出名,是由于他出色的文才,被视为江左三大家之一;又因为他曾经参与了东林党人反对魏忠贤阉党的活动,还被视为士林领袖之一。

    明亡后,他作为留在南方的大臣,参与了南明小朝廷的建立,此时他已是六十三岁的老人了。当时可供作为皇帝的人选,有两个,一是福王朱由崧,他是崇祯之弟;一是潞王朱常脾,他是崇祯之叔。按资格,应当是福王朱由崧当皇帝,可此人早已以昏聩著称,有七大劣迹: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主张立潞王朱常脾,钱谦益也同意这一主张,可奸臣马士英和阮大铖先斩后奏,抢先一步将朱由崧推上台。阮大铖原属阉党,是东林党人的冤家对头,此时重新得势,要寻机报仇,准备以反对朱由崧为由,对东林党人下毒手。当正义与邪恶又一次较量时,钱谦益表现了可鄙的软弱,他居然上书,称颂马士英拥立之功,并为阮大钺鸣冤,这样,他便背弃了自己的过去,向恶势力妥协投降,成为一个大节有亏的人物。

    而当清军兵临城下时,他又参与了开城迎降的活动,这更被视为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而为青史所不齿。直到今天,依然被某些史学家视为知识分子的反面教材。

    笔者无意也无力对钱谦益一生的功过是非做出全面的评价,但他最为后世所诟病的降清一事,是否就真的一无是处了呢?

    公元1645年,清兵在豫亲王多铎的率领下,大举南进。此时南明的小朝廷在干什么呢?皇帝朱由崧忙着选美女;马士英、阮大钺等忙着排异己,杀忠臣;几支主要的军事力量,即所谓“江北四镇”的首领们,忙于内讧;另一支部队的首领左良玉,以“清君侧”的名义,忙于向南京进兵;被倚为国家柱石的史可法,忙于在各派政治势力之间苦苦周旋。谁也没有将抗清的大事放在心上,于是,清兵一路长驱直入,四月中旬,直逼扬州城下。吏可法困守孤城,部下纷纷投降,他以四千人之众,抗击数万清兵,处于绝对劣势。他自知难免一死,事前曾写信给家人,嘱咐他死后将他安葬在朱元璋的陵旁,又嘱托部下,兵败后,将他杀死,不要落入敌手。这一场守卫战是惨烈的,使清兵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最后终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四月二十五日,扬州陷落,史可法以身殉国。扬州人的坚强抵抗,使清兵十分恼火,入城后,便以血腥的屠杀进行了报复,十天之内,杀人多达八十余万。后世将这一惨案称之为“扬州十日”。五月初一,清兵列阵长江,南京群臣居然向朱由崧说什么“北马畏热,必不渡江!”当初九黎明,清兵出现在长江南岸时,江防驻军全部溃逃;当京口溃兵逃回南京时,南京大为震惊,而那个昏皇帝尚沉醉在酒宴中。十日半夜,他骑马逃出南京。十一日,马士英以四百贵州兵为护卫,挟逼朱由崧的母亲及妃子逃往浙江。此时的南京,上无可忠之君,下无主事之臣,内无守城之将,外无勤王之兵,已经成为清兵的囊中之物。十五日,多铎进驻南京,于城北扎营。

    此时此刻,尚留在南京城内的大臣们,应当如何是好?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抵抗,二是逃命,三是出降。抵抗的后果是显然的,个人的牺牲固然可以博得个“忠贞”的好名声,如史可法,但南京数十万生灵的性命,将可能遭到同扬州人同样的结局,甚至更悲惨;逃命能否成功,尚是未知之数,即使个人捡得一条命,南京城数十万百姓的身家性命难道应当置之度外吗?出降是可耻的,个人的名节从此扫地以尽,在历史上也会留下千古骂名,但南京城近百万百姓的性命也许可以得到保全。

    以京营总督赵之龙、大学士王铎,包括钱谦益在内的数百名文武官员选择了后者。他们何以作这种选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排除贪生怕死,有些人甚至还想以此为契机,改换门庭,在新主子那里重新谋求功名富贵,但有没有避免扬州悲剧重演这个因素在内呢?至少在钱谦益那里是有着这种考虑的。南京百姓保住以后,钱谦益在给苏州等四郡长官的亲笔信中提出,如今是“大事已去,杀运方兴”,“为保全百姓之计”,不如举郡以降。有人以为这是为虎作伥的劝降书,钱谦益自认为此举有保全江南百姓生命财产之功。我们又如何来评价其间的功过是非呢?

    让我们还是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吧!儒家说过“君君,臣臣”,这是封建政治伦理纲常的核心。首先是君要像个君的样子,然后臣才应该和能够尽到臣的职责;如果君不君呢?臣也就难以为臣了。钱谦益走上政治舞台以后,历仕万历、天启、崇祯、弘光四帝,这四个人,哪一个可以算得上是个称职的国君?万历、天启向来以昏聩著称,我们姑且不论;就是那个自诩为“朕非亡国之君”的崇祯,他初时了了,后则不佳,听信谗言,用人一再失误,枉杀袁崇焕,自毁长城,明朝的灭亡他难辞其咎;至于朱由崧,他连称昏君都不够资格,他根本就是一个出身皇家的流氓无赖。这样的君,难道还应该忠、值得忠吗?

    有的论者以为,“在当时,南方半壁江山尚在,江南各地军民都在浴血奋战,共同的信念是宁死不做亡国奴。那么,钱谦益以江南缙绅文人领袖与降清大臣的双重身份,写信差人到各地劝降,究竟是在帮谁的忙呢?即使他当时的动机确实是保护民力生齿,而客观上则起着瓦解南方抗清志士的斗志的作用。历史上每次爱国保卫战中,都有举城投降与血战到底两大类型。主动请降则可保生齿,血战到底则全城遭屠,对这两种方式几乎无法用一种统一的价值标准去衡量。主动请降固然有保全民生的客观效果,但我们能说这比血战到底更明智、更可取吗?何况在钱谦益晓谕四郡速降免戮之时,还很难说当时的抗清斗争已经是无谓的牺牲了。”(张仲谋《贰臣人格》)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传记选读《徐霞客传》课文解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