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的确,南京沦陷后,又一批明朝大臣先后拥立了几位皇室后裔唐王、鲁王、桂王,在浙东、福建、云贵一带,各自称帝,继续坚持抗清斗争达十几年之久,钱谦益的得意门生郑成功、瞿式耜便是这些抗清势力中的中坚力量,直到康熙元年(1662),桂王朱由榔被俘身死,这场抗清斗争才算最终结束。 对这场斗争,钱谦益是什么态度呢?我们知道,钱谦益降清后,被送到北京,清廷授他以礼部右侍郎之职,可他投降而未投靠,只干了半年,便借口有病还乡,从此隐居不出,一直到十八年后病逝。在这十八年里,他同抗清势力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为他们出谋划策,并倾全部的财力物力,支持抗清势力,以及那些在抗清斗争中牺牲者的家人。他本来有个颇为殷富之家,到他临死时,竟然家徒四壁,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一点操办后事的钱财。他在自己的诗文里,更是抒发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和对清政权的敌对情绪,也正是因此,使得乾隆皇帝龙颜大怒,下令为明朝降清的官吏创修《贰臣传》。中国的“二十四史”没有“贰臣传”这个名目,直到清朝才出现,而这可以说是专为钱谦益等人而设的。 由此,我们可以相信,钱谦益所说的“为保全百姓之计”,并不是一种自辩
传记选读《徐霞客传》课文解读,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的确,南京沦陷后,又一批明朝大臣先后拥立了几位皇室后裔唐王、鲁王、桂王,在浙东、福建、云贵一带,各自称帝,继续坚持抗清斗争达十几年之久,钱谦益的得意门生郑成功、瞿式耜便是这些抗清势力中的中坚力量,直到康熙元年(1662),桂王朱由榔被俘身死,这场抗清斗争才算最终结束。
对这场斗争,钱谦益是什么态度呢?我们知道,钱谦益降清后,被送到北京,清廷授他以礼部右侍郎之职,可他投降而未投靠,只干了半年,便借口有病还乡,从此隐居不出,一直到十八年后病逝。在这十八年里,他同抗清势力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为他们出谋划策,并倾全部的财力物力,支持抗清势力,以及那些在抗清斗争中牺牲者的家人。他本来有个颇为殷富之家,到他临死时,竟然家徒四壁,他甚至没有为自己留下一点操办后事的钱财。他在自己的诗文里,更是抒发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和对清政权的敌对情绪,也正是因此,使得乾隆皇帝龙颜大怒,下令为明朝降清的官吏创修《贰臣传》。中国的“二十四史”没有“贰臣传”这个名目,直到清朝才出现,而这可以说是专为钱谦益等人而设的。
由此,我们可以相信,钱谦益所说的“为保全百姓之计”,并不是一种自辩,而是可信的。亚圣.孟夫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儒家要义之一。笔者以为,对钱谦益的降清之举,可以从这里得到解释。
明朝的皇帝没有几个像样的,到了崇祯,它也该寿终正寝了。它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弘光帝朱由崧,在明朝皇帝系列中,是一个编外人物,却集中了明朝皇帝的一切劣根性,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纨绔子弟。在那国难当头的严峻岁月,他毫无抗击清兵、重整帝业的打算,终日沉溺于酒色之中。他的宫中有一副对联:“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这是一个什么人,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个小朝廷,连一点回光返照的迹象都没有,只是一派尸居余气,难道还应该要求人们为它而殉葬吗?为保留它而做的任何努力,都是保留黑暗,保留腐朽,这难道值得肯定吗?如果那种节操是值得肯定的,那么,独擅南明小朝廷大权的马士英倒应该算是一个具有节操的人了,因为他始终没有投降清人,南京危机之时,他挟弘光帝的母亲出逃,最后被清兵捕获,斩首而死。但谁都知道,他是一个罪大恶极的大奸臣。(选自《书屋》,2002年1期)
上一篇:传记选读《子刘子自传》课文解读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