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新人版《娘子关前》教案» 正文

新人版《娘子关前》教案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416

概要:2.解题: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这一年的冬天至1938年的春天,周立波曾作为八路军战地记者走遍了华北前线,行程达2500余里,并于6月份撰写了报告文学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该集作品热情歌颂了八路军英勇抗日的精神和革命人民伟大的民族气节,控诉了敌人的罪行,揭示了敌人必然灭亡的命运,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娘子关前》就是其中的一篇。(三)自读课文,并依次完成下列作业。1.利用工具书掌握并理解下面字词的读音与含义。(提出下列字、词供参考:第一部分的①狭隘4i——宽度小;②抽屉t@;③匍匐p*f*——爬行;④透人心骨——渗透到人的内心和骨髓里。第二部分的⑤井陉x!ng县;⑥水门汀t9ng①喧嚣xu1nxi1o——喧嚷;⑧村妪y)——生活在农村里的年老的妇人。第三部分的⑨伶俐l0ngl@——聪明、灵活。第五部分的⑩轮廓l*nku^——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第六部分的驼tu$着。第七部分的褴褛l2nl(——破烂;(13)和谐h6xi6——配合得适当和匀称。2.本文记叙作者一昼夜间随八路军某小分队奔赴河北抗日前线的行军过程。他以行军路线为线索,以时间

新人版《娘子关前》教案,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2.解题: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这一年的冬天至1938年的春天,周立波曾作为八路军战地记者走遍了华北前线,行程达2500余里,并于6月份撰写了报告文学集《晋察冀边区印象记》。该集作品热情歌颂了八路军英勇抗日的精神和革命人民伟大的民族气节,控诉了敌人的罪行,揭示了敌人必然灭亡的命运,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娘子关前》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自读课文,并依次完成下列作业。

1.利用工具书掌握并理解下面字词的读音与含义。(提出下列字、词供参考:第一部分的①狭隘4i——宽度小;②抽屉t@;③匍匐p*f*——爬行;④透人心骨——渗透到人的内心和骨髓里。第二部分的⑤井陉x!ng县;⑥水门汀t9ng①喧嚣xu1nxi1o——喧嚷;⑧村妪y)——生活在农村里的年老的妇人。第三部分的⑨伶俐l0ngl@——聪明、灵活。第五部分的⑩轮廓l*nku^——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第六部分的驼tu$着。第七部分的褴褛l2nl(——破烂;(13)和谐h6xi6——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2.本文记叙作者一昼夜间随八路军某小分队奔赴河北抗日前线的行军过程。他以行军路线为线索,以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把丰富的材料贯串起来。试拟出作者的行军路线和组材线索。(教师提示。总结:行军路线:八路军某小分队从山西昔阳东治头出发北上,在晋冀交界的太行山脉的荒山巨岭间迂回,经平定县的营庄,在这儿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出发,经固兰,于下午四时到了河北井陉县蒋家村,并潜行于该县境的敌人封锁区,来到井平公路旁边的核桃园,这时已是夜晚,小分队继续往桃水桥前进,过桃水桥和正太铁路来到娘子关前,半夜又翻越一座大山,于天亮来到了一个小村,过了娘子关,开始走出了敌人封锁区,当小分队进入敌后我军的根据地时已是次日上午。组材线索:从远离封锁区→接近封锁区→通过封锁区→离开敌占区→到达敌后抗日根据地。作者通过这样的路线和线索,把许多零散的材料贯串起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本文不是单纯记叙行军经历,而是以行军路线为经,以有关敌我双方情况的见闻与感受为纬,着重写了日寇肆虐的暴行和我方军民同仇敌忾两大方面,是通过七个有机联系的片断来表达的。请以简明的语言写出每一片断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示、总结:第一部分写行军在山路上的所见:寂寞、荒凉、贫瘠的山岭和敌人烧杀抢掠的罪行,反映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的苦难。第二部分写敌占区的荒凉而凄冷的景象和普通村妪、广大人民对抗日部队的热情,反映了敌人的虚弱本质和爱国人民力量的伟大。第三部分写通过敌人封锁区的艰险和八路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气概,反映了抗战队伍不怕艰苦、英勇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四部分写日寇的疯狂屠杀和横尸遍野的战区惨象,反映了敌人色厉内荏的本质和必然灭亡的命运。第五部分写顺利离开敌占区,护送的同志来告别,反映了革命同志间的浓厚情谊。第六部分写抗日志士在路坏风寒口渴等恶劣条件下一天一夜走一百二十九里,翻了八个山,反映了八路军战士无所畏惧、坚不可摧的革命品质和乐观精神。第七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写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的生活和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反映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4.本文在平实的记叙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并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深化文章的思想内容。请阅读课文的第一到第五部分,根据各部分的导读题,深入学习和体味这些特色。

第一部分“山路上”,阅读,回答问题。

(1)该部分是怎样描述日寇实行的“三光”政策的罪行,来揭露敌人的残暴?

(教师提示,总结:可从下列的句子来看,①“凡是敌人到过的村落……而那惯见的羊群也消逝了。”写了敌人的抢光、吃光的罪行。②“而现在畜产被敌人劫尽了。……他们要使老百姓一个个饿死。”具体写了敌人的抢光、烧光和杀光的罪行。③“这个地方煤多……都烧掉了。”“炕是砖造的,不能烧毁,但敌人也要用种种方法把它们捣毁。”具体写了敌人的烧光、毁光的罪行。这些具体的描述有力的揭露了敌人残暴的罪行以及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你能分别用两个词或成语来准确地概括下面两段文字所描写的环境吗?

①倾斜狭隘的山路上,尽是石头,不但人难走,骡马也常常滑跌。(参考答案:羊肠小道、山路崎岖)

②矿产没有大量地开采,农产物只有小米,居民生活的大半倚靠畜产。(参考答案:贫瘠不堪、一穷二白)

(3)下面文字中①②③处的代词具体指代什么?

敌人是不吃小米的,但他们①一定要把它们②烧掉,或是撒在沙子里。这③用意是显然的,他们要使老百姓一个个饿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新人版《娘子关前》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