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外国小说欣赏选读《第四单元话题:人物》教案2(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正文

《第四单元话题:人物》教案2(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外国小说欣赏选读   阅读:68521

概要:而《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莎士比亚也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简单的恶棍。夏洛克是商场上一个重利盘剥、损人利己的高利贷者,但他也是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负的犹太人。这样,他就成了一个具备着复杂性,既让人憎恨又让人可怜的“圆形人物”形象。悲剧作品中的人物则往往由“圆形人物”充当。满怀仇恨又犹豫懦弱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贵族青年罗亭(屠格涅夫《罗亭》)、犯过错又勇于赎罪的聂赫留朵夫(托尔斯泰《复活》),这些既有自身性格弱点、又勇于克服弱点,与命运抗争和搏斗的人物形象,总是能引起我们的同情。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是它们的功用不一样而已。《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小公务员,显然就是个“扁平人物”。他谨小慎微、患得患失、自卑媚上的性格贯彻了故事的始终。他的命运被他的性格这条单一的线索执拗地牵引着,坚定地走向终点。这类人物性格稳定,既容易被辨认又容易被记忆。“扁平人物”的单调虽然乏味,但在讽刺性小说中却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入木三分的作用。《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和随从桑丘,都是“扁平人物”,极尽滑

《第四单元话题:人物》教案2(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标签: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而《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莎士比亚也并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简单的恶棍。夏洛克是商场上一个重利盘剥、损人利己的高利贷者,但他也是在基督教社会里受欺负的犹太人。这样,他就成了一个具备着复杂性,既让人憎恨又让人可怜的“圆形人物”形象。

悲剧作品中的人物则往往由“圆形人物”充当。满怀仇恨又犹豫懦弱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贵族青年罗亭(屠格涅夫《罗亭》)、犯过错又勇于赎罪的聂赫留朵夫(托尔斯泰《复活》),这些既有自身性格弱点、又勇于克服弱点,与命运抗争和搏斗的人物形象,总是能引起我们的同情。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是它们的功用不一样而已。

《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小公务员,显然就是个“扁平人物”。他谨小慎微、患得患失、自卑媚上的性格贯彻了故事的始终。他的命运被他的性格这条单一的线索执拗地牵引着,坚定地走向终点。这类人物性格稳定,既容易被辨认又容易被记忆。

“扁平人物”的单调虽然乏味,但在讽刺性小说中却常常能产生喜剧效果,起到入木三分的作用。《堂吉诃德》中的堂吉诃德和随从桑丘,都是“扁平人物”,极尽滑稽之能事,很好地体现了作者批判骑士的用意。

(五)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

19世纪中期,现代形态的小说兴起,它们提出了一个让古典形态小说目瞪口呆的论调:人物不是小说的惟一。也就是说,小说的任务不必再拘泥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不再被瞩目,他们从主人的位置隐退,成为道具,或者干脆不让他们登上小说的舞台。“人物”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取而代之的是“人”。

《墙上的斑点》就取消了人物在小说里的功用。通篇都是一个人面对墙上的一个斑点在猜测和遐想,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在哪里?我们几乎看不见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人物在这里退化成了一双眼睛和一个大脑。如果必须在这里找到一个被刻画的“人物”,那只能是谁也把握不住的水一样迷茫的意识,换一种说法,我们可以认为,这里面出现了“我”这个“人”,而不是“我”这个“人物”。

所谓的“人”,是一个类的概念,它具备人性,但不具备人情,有着无性格的性格,它更为抽象;而我们在传统小说中接触的“人物”,是一个独特的感性个体。换言之,“人”和“人物”的区别,就是“这一类”和“这一个”的区别,当“这一个”成为小说的主人公时,它往往具备完善的性格,是“这一类”中的一个典型。

前面我们说写人物要“贴着人物写”,但现代形态小说的很多作家却早已开始贴着事写,他们的兴趣仅在于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或者把一个感觉讲清楚,这些东西跟人物没关系,即使有关系,人物也只是充当连缀小说的针线,没有性格,没有身份,没有情感和五官,他可以长一张任何人的脸。类似的小说常常受到某种哲学思潮的影响,写作的目的仅在于诠释一种哲学、一种抽象的想法,或者为了揭示某种带有寓言意味的生存处境,它们是关于形而上的、存在的使用说明书。

需要说明的是,无个性特征的个性的出现是时代与历史使然,但这并非人的死亡,而是人在新的历史阶段下的一种十分典型的生存状态──人的物化。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日益发达,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反感大机器生产和拜金主义带来的人的异化。人在使用工具、对待金钱的同时,也被工具性地使用、沦为金钱的奴隶。出于抨击和批判这种社会现实的愿望,现代主义小说一开始就具有某种反叛性和革命性。通过塑造物化的人,来批判人的异化存在。于是,我们看到,在现代主义小说中,人物不再那么有血有肉、动人心魄;成了一些冷冰冰的、没有自己意志的符号。

荒诞主义、存在主义思潮诞生以后,此类作品更是应接不暇。一大批作家、剧作家开始了贴着事写,或者说贴着思想写。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这个剧的剧情很简单:两个人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左等右等就是不来。他们想放弃,又担心一旦放弃,戈多又来了,就前功尽弃了,为此,两个人就相互询问、安慰和鼓励,继续等下来。他们将日复一日地等,月复一月地等,年复一年地等,而那个谁也没有见过的人,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

剧中没有对人物进行古典式的刻画,只是耐心地写他们没完没了的等待和没完没了的斗嘴。如果把《等待戈多》的题材由戏剧转化为小说,那么我们看到了同样是这两个没完没了的人,没有特征,没有性格,没有面孔,他们可以是英国人、爱尔兰人、澳大利亚人,或者中国人、美国人。这样一来,在《等待戈多》里面,我们也可以说,主角是“人”,而不是“人物”。

我们从哪几个方面去欣赏小说的人物描写呢? 

(一)、揣摩小说作者对人物的概括介绍文字  这就是作者站在第三人称的地位,对人物的经历、性格、习惯以及他对别人的关系,做一个扼要的、概括的说明和分析。这种概括描写的好处,是把有关人物的大小事件集中起来,撮要地描叙,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同时,更由于这种描写是比较扼要的,所以故事展开的速度比较快。这介绍,有的放在文章开头,有的放在新人物快要露面或刚刚露面的当儿。例如:  《素芭》的第一部分就是对素芭的总体介绍。让我们了解到素芭是一个恬美多情、让父母焦苦而自己内心既孤苦又渴望的哑女,也预示着将来的生活遭遇。  《小二黑结婚》一开头就介绍了刘家峧的两个神仙:“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的三仙姑。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摆装扮天神。”接着介绍了二诸葛的“不宜栽种”,三仙姑的“米烂了”,使这两个滑稽人物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二)、揣摩小说作者对人物眼睛的刻画。

(三)把人物放到情节中分析

(四)抓住传神的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五)把人物放到侧面描写中分析:其他人物的衬托、景物烘托等。

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不仅仅只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还应该结合人物生活遭遇、命运结局等把人物整体形象概括出来,让读者一看就能在脑子里唤起这个形象。


上一页  [1] [2] [3] 


Tag: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外国小说欣赏选读
》《《第四单元话题:人物》教案2(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相关文章